Arid
温度和氧分压对两种高低海拔蜥蜴骨骼肌收缩特性的影响
李梅; 李相涛; 门胜康; 唐晓龙; 陈强
英文摘要温度和氧分压是影响外温动物生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关于温度对动物骨骼肌收缩特性的影响已有多人研究,也有人研究了低氧对动物运动能力的影响,但低氧对离体骨骼肌的影响还未见报道。红尾沙蜥(Phrynocephαlus erythrurus)是世界上垂直分布最高的蜥蜴(约为4500-5300m),主要分布于西藏北部的羌塘高原地区,常年经历着寒冷低氧的严峻条件。为了研究温度和氧分压对骨骼肌收缩特性的影响,我们测定了红尾沙蜥和荒漠沙蜥(Phrrynocephalus przewalskii)髂腓肌体外条件下10,25,35,40和45℃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性能以及腓肠肌的ATP酶活性,同时测量了不同氧分压条件(15Torr和40Torr)下的收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两个物种的等张收缩最大收缩速度(Vm_(max))、最大输出功率(P/m)、单收缩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TPT)、单收缩舒张到最大张力一半的时间(1/2RT)、强直收缩速率(dP_o/dt)以及ATP酶活性都有温度依赖性,而单收缩最大张力(P_t)和强直收缩最大张力(P_o)在各温度组间差异不显著。红尾沙蜥和荒漠沙蜥V_(max)P/m和ATP酶活性在10~35℃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40和45℃却又减小。TPT和1/2RT在10~35℃逐渐减小,35~45℃趋于稳定。红尾沙蜥在10℃时的收缩和舒张速率、最大收缩速度和输出功率表现都比荒漠沙蜥好,而荒漠沙蜥髂腓肌最大张力较大。在低氧组,比起荒漠沙蜥,红尾沙蜥具有较好的收缩表现。我们认为,红尾沙蜥的这些特性对于在高海拔生存是有益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弥补寒冷和低氧带来的负面影响。
英文关键词红尾沙蜥 荒漠沙蜥 温度 骨骼肌收缩 低氧
来源出版物中国生理学会内分泌代谢、比较生理与应激生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
出版年2017
卷号Vol.36
页码1
中图法分类号Q44
资源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72904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梅,李相涛,门胜康,等. 温度和氧分压对两种高低海拔蜥蜴骨骼肌收缩特性的影响[C],2017: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梅]的文章
[李相涛]的文章
[门胜康]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梅]的文章
[李相涛]的文章
[门胜康]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梅]的文章
[李相涛]的文章
[门胜康]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