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青藏高原夏季气溶胶辐射特性及其输送过程的研究
刘玉芝; 贾瑞; 华珊; 黄建平
英文摘要青藏高原位于几个重要的自然、人为气溶胶源区的交界区域,近年来的卫星探测表明,夏季的青藏高原上空分布着大量沙尘和人为气溶胶。本研究通过结合CALIPSO(Cloud-Aerosols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tatellite Observations)、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和MISR(Multi-angle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等卫星观测资料,利用耦合在区域气候模式中的气溶胶辐射传输模式(SPRINTARS)、后向轨迹模式(HYSPLIT,Hybrid Single 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的模拟结果及ECMWF(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和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卫星云图,探究了2007-2014年夏季青藏高原气溶胶的输送过程和传输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北坡分布着大量沙尘气溶胶,南坡和东部地区分布着大量人为气溶胶。其中,沙尘气溶胶主要来自于塔克拉玛干沙漠,部分源自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和印度大沙漠;青藏高原沙尘事件和两大沙漠夏季冷锋(冷平流)过境频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34,和印度大沙漠的气旋活动也有很大的关系。当冷锋(冷平流)过境时,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沙尘被卷入大气,受阿尔泰山和天山山脉的影响,西北气流会沿其间的狭长地带绕过天山吹向青藏高原。在印度夏季风的影响下,来自印度的人为气溶胶随着西南气流被输送到青藏高原南坡,来自中国东部地区的大量人为气溶胶也将随着东风被输送到青藏高原东部。由于青藏高原夏季为热源,空气受热上升,显著的上升气流会把传输到青藏高原的气溶胶带到约7-8公里的高空,传输到青藏高原的气溶胶又会因为改变大气热力结构从而反过来影响高原热源效应,进而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
英文关键词沙尘 人为气溶胶 输送 青藏高原
来源出版物第33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1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及环境影响
出版年2016
页码1
中图法分类号X513
资源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72854
作者单位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兰州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玉芝,贾瑞,华珊,等. 青藏高原夏季气溶胶辐射特性及其输送过程的研究[C],2016: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玉芝]的文章
[贾瑞]的文章
[华珊]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玉芝]的文章
[贾瑞]的文章
[华珊]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玉芝]的文章
[贾瑞]的文章
[华珊]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