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干旱区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
巩杰; 王玉川
英文摘要荒漠绿洲过渡带是干早、半干旱区生态系统退化与生态恢复的关键地带。受干旱环境和长期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民勤绿洲及周边土地生态系统退化和荒漠化严重。本文通过对民勤沙生植物园和苏武山样带不同人工植被恢复类型土壤有机质、养分含量、土壤肥力质量和盐分状况等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人工覆被类型土壤环境效应,为荒漠化防治和生态恢复重建提供科学建议。结果表明:人工植被恢复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与裸地相比,草本植被土壤培肥效果最好,灌木地次之;禾本科和柽柳科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培肥效果最好。不同人工灌木类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梭梭、红砂、柠条三种灌木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富集明显,"肥岛效应"与"盐岛效应"并存。人工植被土壤有机质与养分含量关系密切,有机质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有机质与全氮呈极强相关性,速效磷与有机质、全氮、全磷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人工植被恢复(种草、栽植灌、乔木等)可以增加土壤SOM、N、P、K含量,草、灌木植被恢复是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生态恢复重建、提高土地生产力和防治荒漠化的有效途径。
英文关键词民勤 荒漠绿洲过渡带 人工植被恢复 土壤
来源出版物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
出版年2011
页码2
中图法分类号S154.4
资源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72064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巩杰,王玉川. 干旱区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恢复的土壤环境效应——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C],2011: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巩杰]的文章
[王玉川]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巩杰]的文章
[王玉川]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巩杰]的文章
[王玉川]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