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
施翔; 张道远; 王建成; 刘会良; 潘伯荣 | |
英文摘要 | 准噶尔无叶(Eremosparton songoricum(Litv.)Vass.)是中亚荒漠特有种,我国的单属种植物类群,稀有种,仅片段化分布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蚀坡地及流动-半流动沙丘上。按照不同微地形条件,分别对2个自然种群(A种群为积沙灌丛下,积沙平缓处,风蚀灌丛下和风蚀平缓处4种;B种群为沙丘上部、中部、下部及底部4种)于9月、次年的4月及6月进行土壤种子库取样,并统计自然种群萌发季节的萌发率,同时对比室内萌发率,以研究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从9月到次年4月和6月,种群种子库密度逐渐减少。A种群积沙灌丛下和B种群沙丘下部种子库密度最高。自然状态下沙埋深度0~6cm的种子能够萌发,按照不同微地形统计发现,主要萌发季节(4月)A种群有42%~73.56%的种子、B种群有63.33%~72.73%的种子分布在沙土6cm以下的深度,为"无效种子"。A种群积沙平缓处自然种群萌发率最高(22.8±0.7%),积沙灌丛下为0;B种群沙丘中部自然种群萌发率最高(8.9±0.8%),沙丘上部为0。室内萌发试验结果表明,风力作用较小的微地形(A种群积沙灌丛下和B种群沙丘下部和底部),沙粒打磨作用无法去除种子硬实,或者风力作用较强的微地形(A种群风蚀平缓处和风蚀灌丛下和B种群沙丘上部),土壤水分蒸散剧烈,难以实现种子萌发所需的水分条件,造成了微地形间种子萌发率的差异。本研究从土壤种子库角度解析自然种群有性更新困难的原因,为该稀有物种的保育提供理论依据。 |
英文关键词 | 准噶尔无叶豆 土壤种子库 微地形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萌发率 |
来源出版物 | 第三届全国植物生态学前沿论坛第三届全国克隆植物生态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
出版年 | 2009 |
页码 | 2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S154 |
资源类型 | 会议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71708 |
作者单位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吐鲁番沙漠植物园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施翔,张道远,王建成,等. 准噶尔无叶豆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C],2009:2.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施翔]的文章 |
[张道远]的文章 |
[王建成]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施翔]的文章 |
[张道远]的文章 |
[王建成]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施翔]的文章 |
[张道远]的文章 |
[王建成]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