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衡水地区3.50Ma以来的植被与环境演化特征 | |
范淑贤 | |
英文摘要 | 衡水地区位于河北平原冀中凹陷分区的中部,扇前洼地与河道带过渡区,上新世以来沉积物厚度大、发育完整、保存良好,是上更新世以来研究理想场所。本次利用衡水地区南张庄钻孔采集孢粉样品,获得了较完整的上新世以来孢粉资料,系统地恢复该区古植被古气候及环境变化历程,为衡水地区上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提供了有力证据。钻孔位于衡水深州市护架池南张庄村东南150来处(37°54′23″N、115°40′47″E)。钻孔包括了上新世以来连续沉积,岩性以粘土、亚粘土和砂交互沉积为主。研究区选择了深洲市南张庄村东南600m深钻孔,并进行了系统地孢粉分析研究,共采孢粉样品658块。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含量的变化,该孔孢粉组合自下而上划分10个孢粉带。带Ⅰ:藜—榆—栎—松孢粉组合带;带Ⅱ:藜—松—榆—栎孢粉组合带;带Ⅲ:松—藜—蒿—栎孢粉组合带;带Ⅳ:松—蒿—藜—栎孢粉组合带;带Ⅴ:松—藜—蒿—栎孢粉组合带;带Ⅵ:蒿—藜—栎—松孢粉组合带;带Ⅶ:蒿—栎—松—藜孢粉组合带;带Ⅷ:蒿—藜—松—云杉孢粉组合带;Ⅸ带:蒿—松—榆—藜孢粉组合带;带Ⅹ;松—栎—蒿—藜孢粉组合带。根据上述孢粉植物群演化过程,深刻揭示本区古气候冷暖、干湿的交替变化规律。3.58Ma以来古气候可化分为四个阶段,两个转折点。第二个阶段(1.9 MaB.P--0.78 MaB.P)和第四阶段(11KaB.P至今)植被茂盛,气候温暖偏干。温暖时落叶阔叶乔木繁盛,气候较湿润,冷时出现过短暂的荒漠草原,气候干旱。相反第一阶段(3.5 MaB.P--1.9 MaB.P)和第三阶段(0.78 MaB.P--0.01 1 MaB.P)植被和气候波动小频率低,气候温和偏凉偏干。两个转折点分别出现在2.58 MaB.P前后和0.78MaB.P前后。据刘东升研究,根据黄土—古土壤记录,古季风变迁有三个重要的转折点,分别在2.5MaB.P、1.6 MaB.P和0.8 MaB.P前后。本区与其对应的2.58 MaB.P和0.78 MaB.P两个转折点。总之,本区古植被的科属类型变化不大,温暖时乔小增多,草本减少,与此相反,冷时草本多,乔木少。0.78 Ma以后,植被类型与现今相似,反映气候的湿度与现代相近,冷时气候比现代更干。古气候总体特征是波动大频率高。 |
英文关键词 | 孢粉 古植被 环境演化 衡水地区 |
来源出版物 | 第十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
出版年 | 2008 |
页码 | 1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Q914;P532 |
资源类型 | 会议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71496 |
作者单位 |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范淑贤. 衡水地区3.50Ma以来的植被与环境演化特征[C],2008: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范淑贤]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范淑贤]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范淑贤]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