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应用土壤—植被—大气模式研究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及区域气候效应
刘树华; 乐旭
英文摘要本文用一个改进的土壤—植被—大气模式(MSPAS)研究了陆面与大气边界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区域气候效应。此模式由大气边界层方程组和陆面过程参数化方程组两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后者主要采用了Deardorff(1978)和Noilhan等(1989)提出的参数化方案,并进行了改进。与SiB、BATS等一些以细致刻画物理参数而闻名的模式相比,这个简化的模式更加便于调试和节省计算时间。并应用该模式做了植被和土壤含水量等生物和生理过程在陆面物理过程和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及区域气候效应方面的一系列灵敏度实验,模式可行性和稳定性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土壤—植被—大气模式(MSPAS),能合理地模拟沙漠和绿洲下垫面热量平衡、大气边界层位温和风场的日变化,以及温度、比湿、垂直风速、湍流动能和湍流交换系数等的空间分布。另外,我们用MSPAS模拟了夜间沙漠和绿洲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得到了较理想的结果。这表明该模式可应用于不同下垫面,模拟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区域气候效应的研究。
英文关键词植被覆盖率 日变化 土壤含水量 大气边界层 区域气候效应 地表反照率 陆面过程 大气模式
来源出版物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
出版年2003
页码6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P46
资源类型会议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70667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刘树华,乐旭. 应用土壤—植被—大气模式研究陆面过程与大气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及区域气候效应[C],2003: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树华]的文章
[乐旭]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树华]的文章
[乐旭]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刘树华]的文章
[乐旭]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