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循环要素变化及机理研究
苏布达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登记(发布)日期2018
中文摘要水循环是联系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和生态水的纽带,水循环要素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水资源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结构和演变并进一步影响到全球水资源分布和旱涝灾害的发生,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基于降水、蒸散发、径流、土壤湿度、积雪等关键水循环要素的时空变化,开展亚洲干旱区水循环要素响应与成因分析,对合理开发、利用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际上针对水循环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循环要素时空演变特征、归因及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影响等方面;鉴于高质量的观测数据的缺乏,针对亚洲干旱区的水循环要素研究相对滞后,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的关键水循环要素的时空演变特征方面,缺乏针对关键水循环要素演变的归因、预估及其对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本项目在中组部千人计划项目、全球变化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采用气象水文观测数据、再分析数据及多源遥感数据,开展了全球变化背景下亚洲干旱区水循环要素(降水、蒸散发、土壤湿度、径流、湖泊水位等)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基于参加第五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和部门间影响模式比较计划(ISI-MIP)的多模式气候预估数据,预估了不同升温情景下干旱区关键水循环要素(降水、积雪、实际蒸散发、径流等)的影响及其不确定;并将社会经济发展情景纳入到关键水循环要素的影响研究,评估了亚洲干旱区典型山地流域(如阿克苏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的农业生产、旱涝风险等。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中部干旱区暖湿趋势显著,山区水循环过程的加速是形成高海拔地区降水增多的主要原因,中亚低涡、对流层高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和低层的偏东低空急流对强降水的水汽输送和辐合有重要影响;受中高纬度的水汽输送变化影响,亚洲中部干旱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暖湿化”趋势,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干旱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呈现增加态势,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致使生态负效应凸显。近50年来,亚洲中部干旱区的内陆河流域实际蒸散发、出山口径流、湖泊水位均呈现上升态势,但受全球变暖影响,冰川退缩,可利用水资源量不确定性加剧,科学制定水资源管理对策,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结构将是亚洲中部干旱区适应全球变暖面临的关键问题。
中文关键词亚洲中部干旱区 ; 水循环要素 ; 时空演变 ; 气候变化 ; 影响研究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P339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65867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苏布达.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循环要素变化及机理研究[Z]. ,201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苏布达]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苏布达]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苏布达]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