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和田河沙漠段河床渗透规律研究
王硕
出版年2021
学位类型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塔里木大学
中文摘要河床沉积物的渗透规律是影响着地表-地下水转化能力的重要因素,是科学研究水文过程中河水渗漏、溶质运移等活动的必要指标。本文采用双环入渗仪法测定和田河三个不同河段的河床垂向渗透系数,利用现场试验和实地取样测量渗透速率及渗透系数,分析河床沉积物的渗透特性,从而厘清不同来水条件下各河段的渗漏水量。主要结论如下所示:(1)在稳定前,和田河大桥河床的入渗率最大,红白山次之,肖夹克的入渗率最小,稳定后同理。和田河大桥河床水分入渗量最大,红白山和肖夹克水分入渗量较为接近,肖夹克略小。在常用的三个土壤入渗计算公式中,考斯加可夫(Koctakob)公式最适用于沙漠段水分入渗的研究。(2)和田河河床渗透系数存在空间变异性。在水平方向上,同一河段的不同位置中,从河中心到河岸,河床沉积物的渗透系数值大体是逐渐减小的;在垂直方向上(沿河流由上游到下游的流向),上游的河床沉积物的渗透系数值最大,中游略大,下游最小。(3)颗粒分析能揭示颗粒的性质,是探究渗透速率和渗透系数的主要因素。渗透速率和渗透系数较大的值对应的颗粒粒径往往较大,上、中、下游土样中粒径分别为73μm、65μm、51μm,对应的稳定入渗速率依次是28.71mm/min、21.23mm/min、18.48mm/min。随着和田河上、中、下游河段土样粒径的依次减小,其稳定入渗速率也显示出逐次递减的变化规律。(4)在12.5%、50%和87.5%三个来水频率下,河段耗水量、渗漏水量及单位河长渗漏水量均呈现出递减趋势。段2耗水量相对最少,在3个来水频率下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均在在20%以下。在同一来水频率下,河段渗漏水量的顺序依次为:段1>段2>段3,而单位河长渗漏水量则为:段1>段3>段2。
中文关键词和田河 ; 双环入渗仪 ; 水分入渗 ; 渗透速率 ; 渗漏水量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TV139.1;P641.2
来源机构塔里木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55568
作者单位塔里木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硕. 和田河沙漠段河床渗透规律研究[D]. 塔里木大学,2021.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硕]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硕]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硕]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