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不同地表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对胡杨幼苗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 |
孔凯凯 | |
出版年 | 2020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新疆师范大学 |
中文摘要 |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作为干旱区绿洲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一道结实的生态屏障和生物群落的基础,与绿洲的兴衰紧密相关。近年来,塔里木河沿岸胡杨林退化严重,主要表现为胡杨幼苗更新手段单一和更新数量有限。鉴于此,本试验于2018年4-9月以巴州苗圃1年生胡杨幼苗为试材,通过研究不同地表覆盖(覆盖液态地膜、草苫子和细沙)的土壤水分、温度和电导率的时空分布及周期性变化规律,并确定幼苗光合生理与生长发育对覆盖效应的响应特征,利用隶属函数值法和灰色关联度法在土壤、光合和生长等23个指标的基础上,对不同地表覆盖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适幼苗生长的覆盖措施,以期为胡杨幼苗的培育管护及野外更新复壮提供科学参考。研究结果如下:覆盖条件下,土层方面而言,0~4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温度和电导率变化显著大于40~80 cm土层;灌水周期方面来说,灌水7 d后的土壤水分、温度和电导率变化显著大于灌水2 d后,保水效果凸显。整体上看,液态地膜、草苫子和细沙的土壤体积含水率较裸地分别增长15.7%、20.7%和7.5%,土壤温度增长1.4%、-2.62%和0.28%,土壤电导率降低(土壤脱盐率)21.6%、24.6%和14.7%。草苫子的土壤三参数变异程度较小,并且在高温时降温、保水效果明显,土壤环境最为稳定。覆盖条件下,叶片光合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曲线,增强了幼苗对午间光能的利用效率,并且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得到显著提升,它们的日均值大小依次为:草苫子>液态地膜>细沙>裸地,草苫子与液态地膜间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草苫子的日均SPAD值较其它处理提高了2.6%~9.86%,Pn提高了2.78%~31.72%,WUE提高了0.85%~13.67%。液态地膜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光饱和点(LSP)仅次于草苫子,但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_d)和光呼吸速率(R_p)却较大。细沙的表观量子效率(AQY)、R_d较小,CO_2饱和点(C_(isat))、CO_2补偿点(Γ)较大,但其光合潜力不大。而草苫子的P_(nmax)、LSP、最大Rubisco羚化效率(V_(cmax))均最大,其中V_(cmax)显著提高了18.9%~47.93%。覆盖条件下,幼苗的成活率,株高、地径、生物量以及根冠比均得到大幅增长。与对照相比,液态地膜、草苫子和细沙的幼苗成活率分别提升了17.46%、16.02%和10.38%,生物量增长了84.48%、87.45%和64.08%,根冠比增加了13.48%、15.73%和11.23%。综合本研究观测的23个指标发现,不同地表覆盖对胡杨幼苗生长效果最佳的强弱顺序为:草苫子>液态地膜>细沙>裸地。建议草苫子可作为胡杨造林初期(幼苗期)促进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之一,符合研究区胡杨幼苗生长与高效用水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
中文关键词 | 胡杨幼苗 ; 地表覆盖 ; 光合特性 ; 隶属函数值法 ; 灰色关联度分析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S792.11 |
来源机构 | 新疆师范大学 |
资源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55511 |
作者单位 | 新疆师范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孔凯凯. 不同地表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及对胡杨幼苗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D]. 新疆师范大学,2020.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孔凯凯]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孔凯凯]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孔凯凯]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