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黄土高原泾川红粘土Hf同位素研究 | |
曹璐 | |
出版年 | 2020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昆明理工大学 |
中文摘要 | 第四纪黄土高原黄土层和第三纪红粘土层,作为陆相沉积物,包含了新生代晚期气候变化和高原隆升的信息。对于黄土高原黄土,前人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并且认为红粘土同黄土一样,同属风成成因。本研究利用Hf同位素同时结合Nd同位素,对黄土高原泾川剖面不同粒级红粘土的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物质来源的差异性,以及对海水线和北太平洋粉尘的贡献。基于Nd-Hf同位素特征,得到以下结论:(1)泾川红粘土28~45μm与5~28μm组分的Hf同位素一致,表明其物源一致;红粘土中锆石主要存在于>45μm组分中,因此28~45μm与5~28μm组分不存在锆石效应。<5μm组分主要为远源,其可能来自戈壁阿尔泰山。(2)泾川红粘土与秦安和灵台红粘土(28~45μm)Hf同位素相比,相对稳定,秦安和灵台红粘土Hf同位素的大幅波动表明空间和时间因素对Hf同位素影响明显,黄土高原红粘土Hf同位素变化机制复杂。(3)Nd-Hf同位素的特征也表明28~45μm与5~28μm组分物质来源基本一致,来自黄土高原上风向的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荒漠区域,5~28μm组分是红粘土主要粒级,其传输的距离较远,可能来自以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为主的细粒物质,而28~45μm组分为近源,可能来自于黄土高原上风向近源的腾格里沙漠为主的区域。(4)泾川红粘土不同粒级组分在ε_(Nd)-ε_(Hf)同位素图解中,5~28μm和28~45μm均分布在无锆石线上,表明这两个粒级中锆石含量很少,表明Nd-Hf解耦有锆石效应的贡献。<5μm组分Hf值升高的原因首先是物源上的不一致,其次风化作用也对其Nd-Hf同位素的解耦产生了影响。(5)通过对小于5μm组分的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认为泾川红粘土与北太平洋深海粉尘物质有相似的物质来源,即以巴丹吉林沙漠相邻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蒙古国北部的高原区域为主,表明中国西北部的戈壁沙漠对北太平洋粉尘来源具有一定的贡献。 |
中文关键词 | 红粘土 ; 不同粒级 ; Nd-Hf同位素 ; 物质来源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P597 |
来源机构 | 昆明理工大学 |
资源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55336 |
作者单位 | 昆明理工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曹璐. 黄土高原泾川红粘土Hf同位素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学,2020.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曹璐]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曹璐]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曹璐]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