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针对花粉致敏现象的城市公园空间优化研究
唐文韬
出版年2020
学位类型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中文摘要城市公园作为现代城市中的“绿洲”,是净化城市空气并且是市民日常进行各种休闲游憩活动、呼吸新鲜空气、接触大自然的重要绿色开放空间。但是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中对于植物的致敏性危害未有足够的重视,因此在现有城市公园中也出现了高致敏风险的区域,对游憩者的健康造成了危害。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是南京重要的城市公园,本研究以玄武湖公园为研究对象,利用城市绿地致敏指数测量计算的方法对公园的各个区域的致敏指数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玄武湖公园中高致敏风险的区域大多分布在人流量较大且较为集中的游览活动区,这些活动区域的致敏植物数量多种植较为集中,由于空气流动性较差,导致花粉在区域内停留时间较长,浓度相对较高。同时受季风影响还会对下风口低致敏风险区域也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认为虽然使用非致敏性的植物对致敏植物进行更新替换是降低致敏风险,是减小对游人的危害最有效的措施,但是城市公园中现有的植物已经形成了城市特有的林冠线与林缘线,植物所营造的公园空间不仅承载着人对城市的记忆而且集中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脉,因此在城市公园的空间优化中无法更新替换公园内所有的致敏植物。针对致敏植物数量较多、种植较为集中、空气流动性较差、暂时无法用非致敏植物替代的区域应优化园路布局、调整空间要素、改变空间功能。避免将园路布置在致敏植物集中、密集的区域,应尽量布置在邻近草地或水域的开阔空间区域。同时减少行道树的种植,加强空气的流动性防止花粉的聚集,减少花粉停留时间。在致敏植物的下方应尽量减少园椅、石凳、景观小品布置,减少容易吸引游人停留的空间要素设置。应改变高致敏风险区域休闲娱乐、锻炼健身、野餐等游人停留时间较长的空间功能,减少停留时间降低对游人的危害。同时对于公园道路、广场以及位于高致敏风险下风口的区域空间,应减少硬质铺地的使用,增加草坪、灌木以减少硬质地面与空气产生的温差所形成近地空间的上升气流,防止飘落到地面的致敏花粉在上升气流的作用下重新扩散到空气中,从而减少了近地空间空气中的花粉浓度,以期降低致敏风险。应引入智慧公园新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利用现场花粉浓度监控的手段通过多种媒体实时提醒游人花粉浓度系数,发布致敏花粉浓度较高区域的位置信息,警示游人来减少致敏植物对游人的危害。对更换致敏植物品种的选择应首选使用非致敏性为原则同时兼顾空间功能与公园景观效果使用非致敏性的色叶植物。对目前无法替换的致敏植物进行人工修剪、洒水作业,以减少花粉的扩散,达到提高公园环境质量的目的。从而营造一个舒心、安心、放心的公园休闲游憩环境。
中文关键词城市绿地致敏指数 ; 城市公园 ; 花粉致敏 ; 空间优化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TU986.5
来源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38397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唐文韬. 针对花粉致敏现象的城市公园空间优化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202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唐文韬]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唐文韬]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唐文韬]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