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西北五省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研究 | |
石三娥 | |
出版年 | 2019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 |
中文摘要 | 近年来,随着西北五省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类对水土资源破坏程度也逐渐增加,造成该区林地、草地毁坏、沙漠化、盐渍化侵袭等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开展的生态恢复、保护工作使局部环境处于恢复状态,但是整体生态环境脆弱问题仍然严峻。特别是在建设生态文明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对西北五省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分析,研究西北五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布状态以及动态变化特征,结合脆弱性分布状况与实地情况为西北五省地区的生态保护及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论文以2000年、2010年、2017年为研究时段,结合研究区生态环境特点与人类扰动从气候水文环境、土地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5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指标体系。应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来评价三期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分布模式。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2000~2017年间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变化趋势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应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空间集聚模式;利用重心转移模型研究2000~2017年间生态环境脆弱性重心转移的空间距离以及位置。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的意见措施。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从西北五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现状分布来看,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性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且三年中生态环境脆弱性内部差异较为明显。从面积变化来看,2000~2017、2010~2017、2000~2010年三个研究时段内生态环境脆弱性升高的面积分别为31.8%、26.74%、20.3%;降低的面积分别为26.1%、30.04%、8.7%;生态环境脆弱性不变的面积分别为42.1%、43.22%、71%,结果发现2000~2017年间生态环境处于缓慢恢复状态。(2)从生态环境脆弱性动态变化来看,生态环境脆弱性降低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陕西省、甘肃省东南部、宁夏南部以及新疆、青海的少部分区域。在沙漠、戈壁等无人区域以及生态系统结构较为完善、稳定的林区生态环境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而在人类活动剧烈区域以及生态过渡带等一些人类活动能涉及到的地方生态环境处于严重脆弱状态。(3)从西北五省生态环境脆弱性空间相关分析来看,2000~2017、2010~2017、2000~2010年三个时段内生态环境脆弱性都呈现出高度热点、冷点聚集的空间分布格局;从2000~2017年重心迁移来看,生态环境脆弱性重心先向西北后向西南转移。(4)从五省生态环境脆弱性面积动态变化来看,2000~2017年陕西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向好的方向显著发展;2000~2017年甘肃、宁夏生态环境脆弱性明显呈整体降低状态;青海、新疆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降低状态。 |
中文关键词 | 熵权法 ; 生态环境脆弱性 ; 时空演变 ; 西北五省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X826 |
来源机构 | 西北师范大学 |
资源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37982 |
作者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石三娥. 西北五省生态环境脆弱性时空演变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2019.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石三娥]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石三娥]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石三娥]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