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胡杨全基因组遗传干扰分析
王平
出版年2019
学位类型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中文摘要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交换的发生同时干扰了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个交换的发生,这种现象被称为遗传干扰(Crossoverinterference)。这种现象被发现距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它首先被发现在减数分裂前期的同源亲本染色体之间,而且其分布并不是随机的。遗传干扰通过性别,压力以及年龄诱导的分化来扩大和维持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其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对真核生物的进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胡杨(Populus euphrartica)作为我国西北荒漠地区的唯一乔木树种,对维持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平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天然胡杨林面积锐减,生态安全和农业面临很严峻的挑战。然而到目前为止,生物学研究对于它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干扰机制并不是十分的清楚。因此,本研究基于由408个个体构建的胡杨全同胞遗传图谱数据,利用四点连锁分析模型(Four-point linkage analysis model)对胡杨三种类型(相邻区间,间隔区间以及三区间)的遗传干扰的详细分布进行量化,文章中我们将三个区间互相均发生干扰的现象称为高维遗传干扰,研究了染色体长度与总体高维遗传干扰强度的关系,以及染色体位置与总体高维遗传干扰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的结果:(1)高维遗传干扰分布在19个连锁群中,在每个染色体上均有不同的分布和强度;并且在四号连锁群和五号连锁群中存在强度较强的高维遗传干扰,而十一号连锁群的高维遗传干扰强度较低而间隔一个区间的遗传干扰强度显然比相邻区间的遗传干扰强度要低很多。(2)通过对每个染色体上高维遗传干扰强度的特征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拟合研究发现2,3,4以及6号连锁群的高维遗传干扰强度与其长度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R2=0.85);其他染色体的高维遗传干扰强度与染色体的长度以另一种斜率的线性关系存在。(3)研究同时发现染色体上的三个均等部分(依据遗传距离从小到大分别命名为:NO.1,N0.2和N0.3)之间的高维度遗传干扰强度的差异:每个连锁群中NO.1-N0.2,N0.2-NO.3和NO.1-N0.3的差异比在图中分别用蓝线,绿线以及红线表示,它们的范围分别为 0.1429-0.9474,0.0952-1.1250 和 0.2353-0.8750。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高维遗传干扰现象在胡杨中是存在的,它的发生频率与其它两种遗传干扰类型有明显的不同。高维遗传干扰强度与染色体的长度存在线性的关系,不同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发生高维遗传干扰的强度是不同的。这进一步表明高维遗传干扰在胡杨生长、繁殖以及适应逆境环境等复杂机制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中文关键词胡杨 ; 遗传干扰 ; 作图群体 ; 染色体交换 ; 四点连锁分析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S792.11
来源机构北京林业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37782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平. 胡杨全基因组遗传干扰分析[D]. 北京林业大学,201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平]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平]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平]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