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特征及其对沙尘的影响 | |
韩梓航; 葛觐铭 | |
中文摘要 |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东亚重要的沙源地,近年的研究发现,该地区全年广泛存在夜间低空急流(low-level-jet),且具有较高的发生频率,8月频率达到最大值。我们选取塔克拉玛干地区夏季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利用WRF-Chem模式(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coupled with Chemistry)对边界层内风速变化及起沙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卫星遥感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等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WRF-Chem模式较好地模拟出了夜间低空急流的产生和消亡变化过程。逐小时风速廓线表明夜间850h Pa存在明显风速大值区,且急流风速变化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符合惯性震荡机理;急流核心区距地表400米,在20(UTC)时,风速达到最大值6.4m/s,而后急流强度开始减弱,并于第二天日出后03(UTC)时急流区消失,且近地面风速同时由1.2m/s迅速增加至3m/s。考虑到急流区具有较大的动量值,当日出后太阳辐射对地面加热导致的地表迅速增温,会在边界层内产生对流垂直混合作用,从而可能将低空急流的动量下传到近地面,引起地面风速的增加,进而对起沙有显著贡献。我们将进一步对日出后的动量下传和起沙进行模式模拟,并与卫星、地面观测对比验证,从而深入认清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对沙尘发生和传输的影响和意义。 |
中文关键词 | 塔克拉玛干 ; 低空急流 ; WRF-Chem |
来源出版物 | 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3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 |
出版年 | 2018 |
页码 | 1 |
中图法分类号 | P442;P425.55 |
资源类型 | 会议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37184 |
作者单位 |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韩梓航,葛觐铭. 塔克拉玛干低空急流特征及其对沙尘的影响[C],2018:1.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韩梓航]的文章 |
[葛觐铭]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韩梓航]的文章 |
[葛觐铭]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韩梓航]的文章 |
[葛觐铭]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