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 |
其他题名 | Progress of applied research of physical geography and liv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from 1949 to 2019 |
陈发虎![]() ![]() ![]() ![]() | |
来源期刊 | 地理学报
![]() |
ISSN | 0375-5444 |
出版年 | 2020 |
卷号 | 75期号:9页码:1799-1830 |
中文摘要 |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以基础研究见长的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地理学家根据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在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同样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家重大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规划,宏观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总结了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在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与自然区划、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和风险防控、荒漠化过程与防治、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冻土区工程建设、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和地方病防治、自然地理要素定位观测、地理空间分异性识别和地理探测器等方面的实践与应用,指出了未来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 |
英文摘要 | Physical geography is a basic discipline of natural science.Since its research object i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China's natural environment is complex and diverse;therefore,according to national demand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needs,physical geographers have also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applied foundation and application,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planning of national major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protection of macro-ecosystem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China in the last 70 years(1949-2019),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zoning,land use/cover change,natural disasters and risk prevention and control,the process of desertification and its administration,lower-yield field transformation of Huang-Huai-Hai Plain,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permafrost areas,geochemical element abnormity and en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positioning observation of natural geographical factors,geographical spatial heterogeneity identification,and geographical detector.Finally,it proposes the future application research directions of physical geography. |
中文关键词 | 自然地理学 ; 科学实践 ; 应用研究 ; 区域发展 ; 国家战略 |
英文关键词 | physical geography practices application regional development national strategy |
类型 | Review |
语种 | 中文 |
收录类别 | CSCD |
WOS研究方向 | 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 |
CSCD记录号 | CSCD:6814919 |
来源机构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 兰州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大学 |
资源类型 | 期刊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336951 |
作者单位 | 陈发虎,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高寒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北京;;北京;;北京 100101;;100101;;100190, 中国.; 吴绍洪,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北京;;北京;;北京 100190;;100101;;100101, 中国.; 杨林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北京;;北京;;北京 100190;;100101;;100101, 中国.; 谈明洪,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北京;;北京;;北京 100190;;100101;;100101, 中国.; 崔鹏,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成都, 北京;;北京;; 100101;;100190;;610041, 中国.; 蔡运龙,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871, 中国.; 张镱锂,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100101;;100190;;100101;;100101, 中国.; 尹云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北京;;北京 100101;;100101, 中国.; 韦炳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陈发虎,吴绍洪,崔鹏,等.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兰州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2020,75(9):1799-1830. |
APA | 陈发虎.,吴绍洪.,崔鹏.,蔡运龙.,张镱锂.,...&李生宇.(2020).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地理学报,75(9),1799-1830. |
MLA | 陈发虎,et al."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地理学报 75.9(2020):1799-1830.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陈发虎]的文章 |
[吴绍洪]的文章 |
[崔鹏]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陈发虎]的文章 |
[吴绍洪]的文章 |
[崔鹏]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陈发虎]的文章 |
[吴绍洪]的文章 |
[崔鹏]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