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基于绵羊放牧轨迹的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特征研究
陈乙实
出版年2019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鲁为华
学位授予单位石河子大学
中文摘要绢蒿荒漠草地是新疆地区重要的春秋牧场,在放牧过程中,由于动物的自由采食和游走,在空间上形成了大尺度的位移,可以大大增加空间尺度上的景观多样性。通过对绵羊的放牧移动轨迹实时数据进行获取,将动物放牧过程中的实际移动路径、移动距离、停留时间的时空轨迹,以及在放牧轨迹上的排粪规律等方面的实测数据,通过轨迹算法来明确放牧区域绵羊放牧轨迹的规律性,并从物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两个层次上探讨放牧过程对绢蒿荒漠草地状态的影响。目的:旨在通过对基于绵羊放牧轨迹的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特征的研究,丰富植物动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态学研究内容,揭示草食动物放牧行为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上可为该类草地的放牧管理和退化恢复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ArcGIS对GPS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到绵羊放牧轨迹,利用野外调查和DCA、DCCA方法解释在绵羊放牧状态下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再用Mapinfo刻画出景观格局特征。结果:1)放牧绵羊的行走速度、移动轨迹特征随放牧时间、放牧季节、草地状况产生变化:放牧季节绵羊行走的速度随着季节的移动,放牧行走速度呈先增加再趋于平缓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一日的变化中,绵羊行走速度呈抛物线型分布,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随着坡度的增加速度变化呈抛物线趋势,在坡度为43°时,速度取得最大值。2)绵羊在放牧过程中形成明显的放牧梯度,将研究区内草地群落划分成8个群落类型,每个群落类型之间具有明显的界线,并且各个群落之间无明显的相似性,筛选出6个影响物种分布和群落形成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有机质、放牧强度、粪便量、凋落物、海拔和坡向,DCCA排序结果反映了各个环境因子实际生态意义,对放牧绢蒿荒漠草地物种、群落特征做了很好的环境解释。3)放牧绵羊春秋两季采食路径有明显差异,通过DCA分析,将研究区草地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各个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差距较大;草食动物采食行为能有效的长距离传播植物种子,经消化道传播后其种子仍具有不同水平的萌发率。因放牧形成的“廊道”对该试验区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重新划分。结论:在绢蒿荒漠草地,因绵羊放牧行为产生的放牧轨迹,对该类草地植物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结构特征均产生直接影响;不同放牧尺度将草地景观格局划分成不同类型,利用轨迹缓冲区建立“廊道”,阐明了景观格局的变化。
中文关键词绢蒿荒漠 ; 放牧轨迹 ; 环境解释 ; 时空格局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19662366.nh&DbName=CMFDTEMP
来源机构石河子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8096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乙实. 基于绵羊放牧轨迹的绢蒿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结构及时空格局特征研究[D]. 石河子大学,201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乙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乙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乙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