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不同载畜率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
于倚龙
出版年2018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焦树英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中文摘要放牧是内蒙古荒漠草原主要利用方式,研究不同载畜率下土壤有机碳分布规律,对草原生态恢复以及推广精准放牧技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试验基于不同载畜率长期放牧样地CK区、LG区(Lightly grazed)、MG区(Moderately grazed)、HG区(Heavily grazed),采用高密度取样并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载畜率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及空间异质性动态分布以及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分析,对认识草原退化的过程与机理,遏制草原生态进一步破坏,进一步为实现当地畜牧业的可持续性的发展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放牧降低了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CK区显著高于LG区、MG区和HG区(pMG(11.94g·kg~(-1))>HG(11.77g·kg~(-1))>LG(11.73g·kg~(-1))。各放牧区有机碳含量比对照区分别降低8.43%(LG)、6.79%(MG)、7.33%(HG),MG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略高于LG区和HG区,不同放牧区间差异不显著。就不同土层而言,放牧强度对0-30cm土层范围内有机碳含量变化趋势没有影响,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逐渐降低,变化范围在13.55-14.99g·kg~(-1)(0-10cm)、11.60-12.66 g·kg~(-1)(10-20cm)、10.01-10.20 g·kg~(-1)(20-30cm),放牧对0-20cm表层土有机碳含量影响突出。适度放牧有利于降低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增加其空间自相关性,自相关程度依次:MG区(77.70%)>LG区(73.10%)>HG区(67.10%)>CK区(66.00%);CK区与HG区块金值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其变异不确定成分以及随机性因素较多,这说明在小于2.5m的取样尺度上的某些生态学过程不能忽视,需要进一步研究。(2)放牧强度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全氮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HG区与CK区相关性表现为极为显著;放牧强度对土壤全磷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全磷与土壤有机碳呈正相关关系,HG区极为显著。(3)在研究区域微地形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呈降低趋势,随着土层增加土壤有机碳对海拔高度的响应程度逐渐降低,说明表层土才是土壤有机碳变化的主要发生区。
中文关键词荒漠草原 ; 放牧强度 ; 土壤有机碳 ; 空间异质性 ; 影响因子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18175023.nh&DbName=CMFD2018
来源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7814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于倚龙. 不同载畜率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D]. 山东农业大学,201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于倚龙]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于倚龙]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于倚龙]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