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贺兰山东坡植被景观多样性研究
韩东辰
出版年2014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李登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文摘要贺兰山东坡(北纬38°21'—39°22',东经105°49'—106°41')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处银川平原与阿拉善高原之间,它的西边是茫茫沙漠,东边是富饶的宁夏平原。其以逶迤高达的山体和绵延荫翳的森林作为宁夏“鱼米之乡”的天然屏障,削弱了西北高寒气流侵袭,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其具有的生态脆弱性的同时,也容易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因此对贺兰山东坡成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场所。 本文以贺兰山东坡植被为研究对象,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植被景观要素及其斑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在ArcGIS的帮助下,对贺兰山东坡植被类型图(1:20000)、贺兰山东坡地形图(1:50000)进行处理,得到9类景观要素,并对景观要素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研究区域内植被景观以疏林草原和落叶阔叶灌丛为基质,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核心的地带景观为常绿针叶林景观,从植被分布来看,由于光热条件的差异,植被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异,各个景观要素之间面积分配差异较大,周长也存在相近的规律,周长的变化与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研究区域总体边界密度偏小,显示景观要素的连通性较好,破碎度较低,受人为影响较少。贺兰山东坡植被的均匀度和丰富度不高,景观多样性较低,景观优势度较高,说明构成该地区的景观中有少数景观类型处于支配地位。 从斑块的基本特征上可以看出,研究区域内各景观要素破碎化程度不高,但是差异较大,景观破碎度的大小顺序与分离度的大小顺序基本相同;各个景观要素都由较大的斑块构成,显示有一定的生态旅游发展前景。贺兰山东坡的植被景观类型的斑块形状指数随面积增大而不断增加,其中草甸的平均形状指数最大为2.17,原因是斑块数量少,而且斑块的形状不规则程度大。从景观要素的分形维数研究可以看出,各景观要素的分形维数普遍较低,说明景观要素斑块形状较为简单,受到人为干扰较小,而各个景观要素分形维数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致的分形维数为1.394。整体来说贺兰山东坡植被受到破坏的程度较小。 近12年来研究区域内景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生产建设用地型斑块的面积急剧增加,景观整体上优势度减少,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减弱,而斑块的形状也趋于复杂。植被景观演变除了受到如群落演等自然干扰外,还受到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中德合作宁夏贺兰山东麓封山育林项目和国家、省(自治区)有关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政策影响。 综上所述,贺兰山东坡植被景观的面积差异较大,多样性指数较低,优势度较高,景观连通性较好,斑块的不规则程度较高,具有一致的分形维数,受人为影响较小。而景观格局在演变的过程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斑块趋向复杂化。
中文关键词贺兰山 ; 景观格局 ; 景观斑块 ; 景观指数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14420544.nh&DbName=CMFD2015
来源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572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韩东辰. 贺兰山东坡植被景观多样性研究[D].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韩东辰]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韩东辰]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韩东辰]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