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刈割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补偿生长特征与光合、水分生理特性
王平平
出版年2014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杨劼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中文摘要萌蘖植物在受到动物采食或刈割后,会发生补偿性生长。根据补偿生长量的多少可以将补偿性生长分为超补偿生长(over compensatory growth)、欠补偿生长(under compensatory growth)和等补偿生长(equal compensatory growth)三种反应模式。半灌木驼绒藜不仅是营养丰富的优良牧草,而且是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稳定、抑制土壤侵蚀的重要生态屏障。因此,本文以草原化荒漠中自然分布的驼绒藜为研究对象,观测研究刈割驼绒藜的补偿生长特征与光合、水分生理特性,探讨刈割驼绒藜补偿生长规律及其生理基础。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果: (1)刈割处理使驼绒藜植株的当年生枝条长度和基径茎粗显著增加;株高、冠幅和当年生枝条数量却显著减小;根系的主根长和侧根数量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 (2)刈割使驼绒藜叶生物量和当年生枝条生物量显著增加,出现了补偿生长,并表现为超补偿生长模式;并使驼绒藜叶生物量和当年生枝条生物量分配比例显著增加,刈割处理和对照驼绒藜生物量分配格局均表现为:根>叶>当年生枝条。 (3)刈割处理显著地提高了驼绒藜植株当年生枝条生长速率;显著地增加了驼绒藜植株的比叶面积和根/冠比;显著地降低了驼绒藜植株的茎/叶比。这不仅增大了驼绒藜植株的光合作用规模,而且改善了驼绒藜植株的适口性。 (4)刈割处理使驼绒藜植株叶片的气孔导度显著增加,气孔限制值减小,从而增加了CO2的摄入,净光合速率显著增大,出现了补偿性光合作用;气孔导度显著增大,蒸腾速率显著升高,导致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 (5)刈割处理使驼绒藜植株的叶片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叶片水分饱和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表明刈割后的驼绒藜体内水分状况良好;但刈割处理驼绒藜植株的叶片失水率稍高于对照植株。 综上所述,分布于草原化荒漠地区的驼绒藜,经刈割处理后,去除了老龄的往年生枝条,并产生了大量当年生枝条和新生叶片,出现了超补偿生长;同时,刈割处理使驼绒藜植株的光合能力显著增强,水分状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由此可见,刈割处理使驼绒藜生长更旺盛,促使了老龄驼绒藜的更新复壮。
中文关键词驼绒藜 ; 刈割 ; 补偿生长 ; 光合作用 ; 水分状况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14270308.nh&DbName=CMFD2014
来源机构内蒙古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5545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平平. 刈割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ceratoides)补偿生长特征与光合、水分生理特性[D]. 内蒙古大学,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平平]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平平]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平平]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