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不同蒸发皿比较及中国北方冬季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分析
任鹏程
出版年2013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左洪超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中文摘要长期以来中国多采用两种不同仪器(20cm口径蒸发皿和E601型蒸发皿)观测的蒸发量整合所得资料用于分析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两种蒸发仪器无论设计安装还是受环境影响都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基于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不同蒸发皿蒸发物理模型,分析了不同蒸发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差异。之后利用野外观测试验不同蒸发皿观测的小时蒸发量、浙江省使用20cm蒸发皿以及距离较近的处于同一气候区的利用E601蒸发皿观测的年蒸发量、全国长期使用20cm蒸发皿以及长期使用E601蒸发皿观测的年蒸发量,验证了上述基于能量守恒定律的分析结果。主要结论有:(1)不同蒸发皿由于安装高度不同会导致蒸发皿跟环境间的感热通量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会导致侧壁交换通量跟底部热通量的不同,这些不同导致不同蒸发皿蒸发所能得到的能量不同,所以必然导致不同蒸发皿观测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2)野外观测试验表明小时蒸发量白天E20>E601,而夜晚E60t>E20,E20最大值出现在14:00,而E601在18:00;(3)1985-2009年不同蒸发皿站点观测蒸发量趋势都为E20为持续上升趋势;E601为1985-1999年明显下降趋势,2000-2009年为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季节之间E2D/E601呈现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 对比分析发现不同蒸发皿观测所得蒸发量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那么整合不同蒸发皿观测资料分析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势必存在某种不确定性。为此本研究选取中国北方冬季195个长期使用20cm口径蒸发皿观测蒸发量的站点资料详细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主要结论有:(1)全国北方冬季蒸发皿蒸发量平均为118.3mm,蒸发皿蒸发量相比较为极端干旱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2)全国北方冬季蒸发皿蒸发量在1960-2008年间呈微弱下降趋势;分时间段变化趋势为1960-1984年呈下降趋势,日较差和日照时数的下降占主导作用;1985-2008年,蒸发皿蒸发量呈上升趋势,温度的上升和相对湿度的下降占主导作用;(3)冬季湿润区蒸发皿蒸发量1960-2008年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余各区呈微弱下降趋势;各区1960-1984年都呈下降趋势,但是导致其下降的主导气象因子各不相同;极端干旱区1985-2008年呈下降趋势,相对湿度的上升和日较差的下降占主导作用,其余各区都呈上升趋势,温度的上升和相对湿度的下降占主导作用;(4)在冬季,中国北方存在1个蒸发皿蒸发量趋势上升区,位置在东北;存在2个蒸发皿蒸发量趋势下降区,位置分别在西北和黄河中下游;温度和相对湿度为东北上升区的主导因子;日较差、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和降水为西北下降区的主导因子;相对湿度、日较差和风速为黄河中下游下降区的主导因子。
中文关键词气候变化 ; 气象因子 ; 变化趋势 ; 成因分析 ; 20cm蒸发皿 ; E601蒸发皿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13237382.nh&DbName=CMFD2013
来源机构兰州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494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任鹏程. 不同蒸发皿比较及中国北方冬季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分析[D]. 兰州大学,20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任鹏程]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任鹏程]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任鹏程]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