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防护林体系生态安全评价及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王龚博
出版年2012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王让会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文摘要防护林体系建设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具有固有脆弱性,防护林体系建设对于保障荒漠地区的生态系统稳定性,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因此,通过研究和田防护林体系的结构与功能,根据防护林不同配置类型,结合景观格局分析,在研究区内选取不同样地进行调查取样,选取水土、植被、遥感等指标建立防护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并设计生态安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对防护林区生态安全的评价与管理。 基于1998年与2009年和田绿洲TM遥感影像与研究区2010年、2011年遥感影像,通过ENVI4.5、ArcGIS9.3等遥感软件进行景观格局的分析,提取和田绿洲防护林及其环境信息,进一步运用景观生态指数法,计算生态景观指数,对研究区的景观变化与分布规律进行研究,从时间与空间角度定量分析防护林结构与功能。通过对和田绿洲及研究区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近10年来,当地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沙地仍是主要景观类型,占总体面积的近70%,林地面积增加明显。研究区防护林生长状况良好,但水体较少,干旱仍较为严重。 通过对3年来防护林野外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植被生长状况,水土要素变化,水盐关系,发现09年选定的样地中新疆杨与小沙枣乔灌混交林种植模式下,植被生长状况最好,值得大力推广。而灌木林种植模式中除大沙枣灌丛长势较好外,其余均一般。防护林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相对含水率差异较大,乔木+灌木种植模式下,土壤含盐量减少较明显,表明多层次防护林的种植可改良士壤盐分,减少可溶性盐分在土壤中的积聚。研究发现多层次防护林种植模式下对土壤养分的聚集与土壤肥力的提高有明显的正效应,增加了防护林内的生物种类。 在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发现NDVI等遥感数据分析结果能较准确反映植被的生长状况,进而体现出研究区植被安全程度。通过计算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发现,D6样地最为安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最高为4.0557,D4样地虽为纯灌木种植,但适合在当地生长。D8样地评价结果为不安全,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最低,为2.0553,须尽快优化调整。信息管理系统可将各项指标进行统计与计算,对于今后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样地植被有其各自生长特点,并非乔灌种植模式一定优于纯灌木种植模式,总体研究区生态安全情况良好,并可以通过改变树种配置加以完善。
中文关键词防护林 ; 生态安全 ; 种植模式 ; 水盐关系 ; 景观格局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12368919.nh&DbName=CMFD2012
来源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450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龚博. 防护林体系生态安全评价及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龚博]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龚博]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龚博]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