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额济纳旗嘎顺诺尔湖泊沉积记录的近千年来环境变化 | |
王君兰 | |
出版年 | 2012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导师 | 张家武 |
学位授予单位 | 兰州大学 |
中文摘要 | 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的生态环境退化已经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黑河尾闾湖处于东亚夏季风的尾闾和西风带的相交范围,可以敏感地响应气候环境的变化。本研究选取内蒙古额济纳盆地嘎顺诺尔GXN剖面为研究对象,对湖泊沉积物进行粒度、磁化率、碳酸盐含量、矿物含量及组成、有机碳含量、C/N比值及有机碳同位素613C值等多指标综合测试,根据代用指标及年代结果,可以将嘎顺诺尔GXN剖面近千年来的环境演化划分为三个阶段。 200~110cm(约874~1364AD),剖面底部沉积特征具有明显的河流二元相沉积结构,这是由于黑河下游中部河流改道、从剖面位置附近入湖,洪水过后时较细颗粒沉积在河漫滩。该段整体为浅湖相夹杂风成砂沉积,湖水较浅,水动力较强且风沙活动频繁。气候偏干,对应中世纪暖期;110~20cm(约1364~1853AD),此时期剖面位置经近岸浅水至稳定的深水湖泊环境,湖泊面积开始扩大,入湖水量较为稳定,水动力较弱,气候相对湿润,该段对应小冰期;20~0cm(约1853~1962AD),河流来水减少,湖泊水位缓慢降低,湖泊开始退缩,最终于1962年干涸。该段气候偏干,对应20世纪以来的全球变暖。 区域对比研究表明,嘎顺诺尔GXN剖面的湖相沉积很好地记录了近千年来的气候事件,以“中世纪暖期较干—小冰期较湿—近百年来暖干”为特征。这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内不同地点的其它各种代用指标重建的过去千年气候变化序列整体上具有很有的一致性。尤其是在小冰期整体表现为冷湿的特征,与西北干旱区近千年来湿度变化特征相符,为探讨西北干旱区湖泊形成的原因和气候变化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湖泊代用记录资料。 |
中文关键词 | 额济纳盆地 ; 嘎顺诺尔 ; 近千年来 ; 湖相沉积 ; 环境变化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URL | 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1012373266.nh&DbName=CMFD2012 |
来源机构 | 兰州大学 |
资源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4457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君兰. 额济纳旗嘎顺诺尔湖泊沉积记录的近千年来环境变化[D]. 兰州大学,2012.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君兰]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君兰]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君兰]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