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中国鼠间鼠疫及其宿主鼠类分布格局研究
王丽君
出版年2010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周立志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中文摘要鼠疫是一种烈性传染病,首先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可在一定条件传染给人类引发人间鼠疫。近年来,鼠疫疫情明显回升。为了有效的防控鼠间鼠疫,避免人间鼠疫的发生,了解鼠间鼠疫及其宿主鼠类的地理分布规律以及环境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运用GIS技术,分析了我国啮齿类动物中鼠疫宿主鼠类的物种丰富度格局,结合鼠间鼠疫发生的情况以及相关环境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别阐明了鼠疫宿主鼠类的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影响鼠间鼠疫发生的环境因素。 我国56种鼠疫宿主鼠类占我国啮类动物种数的25.57%,耐旱型和喜湿型鼠种分别占鼠疫宿主鼠类的50%和42.86%。基于物种数目的物种丰富度分布情况表明,鼠疫宿主鼠类在干旱区和季风区的过渡带呈现较高的丰富度格局。鼠疫宿主鼠类丰富度与高度差、海拔、相对湿度、年均气温、年降雨量、蚤类物种数、鼠疫杆菌有无分布极显著正相关,与年辐射总量、年日照时数、年干燥度、地貌类型数、土壤类型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植被类型数相关性不显著。 1976-1996年21年间我国155个县级行政单元格发生鼠间鼠疫,按照我国鼠疫地理区划,西部高原疫区、内蒙草原疫区、西南山地疫区和东南沿海疫区发生鼠间鼠疫的县级单元分别占全国发病县级单元的45.45%、26.45%、23.87%、3.23%。 相关性分析表明,鼠间鼠疫发生次数与发生区的蚤类物种数、干燥度、土壤类型数、年日照时数极显著正相关,与植被类型数显著正相关,与年均相对湿度、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极显著负相关。因子分析表明,影响鼠间鼠疫发生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包括蚤类物种数、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年均气温和年均相对湿度的蚤类和气候因子,高度差、植被类型数、土壤类型数、地貌类型数和年均干燥度代表的景观因子,以及鼠间鼠疫发生区的地形和宿主因子。此外,鼠疫发生也与人口密度分布和社会经济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城市化程度较高,鼠疫发生的风险性较低。
中文关键词宿主鼠类 ; 鼠间鼠疫 ; 分布格局 ; 因子分析 ; GIS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2010145600.nh&DbName=CMFD2010
来源机构安徽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3427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王丽君. 中国鼠间鼠疫及其宿主鼠类分布格局研究[D]. 安徽大学,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丽君]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丽君]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王丽君]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