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绿洲农业系统发展研究
史帝文
出版年2009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瓦哈甫·哈力克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中文摘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绿洲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绿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绿洲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从整体上研究农业系统的结构组成、监测农业系统的发展状态并找出其发展演化规律是研究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文提出将耗散结构理论引入绿洲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就是利用这一理论初步、系统的了解和掌握绿洲农业系统向有序的、高级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化的条件,进而为人们创造条件实现绿洲农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以典型的绿洲区且末县为研究区域,以该县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证明该县农业系统符合使用耗散结构理论的必要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和讨论了绿洲农业系统的特征、结构和普遍的运行规律。借鉴典型的熵流模型,建立且末县农业系统指标体系,通过Shannon信息熵的计算方法,计算出了且末县农业系统熵流21年间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改进的熵值法得出20个指标的权重。 结论表明: 耗散结构理论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研究中,例如:土地结构、水资源系统、城市生态结构的演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等。本文充分证明了绿洲农业系统同样适用耗散结构理论,符合形成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且末县农业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随着该县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开放性也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加大。开放深度和广度的加大,内、外部要素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加强,促使农业系统远离一成不变的、死的平衡态,向更加复杂、更加活跃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当系统状态达到阈值,系统将通过“涨落”现象使系统进入到一个更加有序、高级的状态。最终使农业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向高级系统演化。 在建立表达且末县农业系统状态的指标体系过程中,我们发现农业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内容非常丰富,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换的内容也在不断增加。指标权重的计算帮助我们了解各指标在农业系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结果表明信息的交换传播、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农业资金的投入是促进农业系统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外界环境的投入比农业系统产出方面对农业系统负熵流的增加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外界投入方面10个指标的权重和比农业系统产出10个指标的权重和大。 通过对且末县农业系统在1985年~2005年间熵流的计算,得出的结果表明该县农业系统总体上发展较好。熵流值的不断减小说明农业系统逐渐远离平衡态、开放性加大、系统逐渐向高级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条件有限,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缺乏且末县生态环境方面的资料,绿洲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且末县同样面临严峻的生态问题。使且末县农业系统向高级的、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要加大外界的投入,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对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文关键词耗散结构理论 ; 农业系统 ; 熵流模型 ; 指标体系 ; 权重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2009195947.nh&DbName=CMFD2010
来源机构新疆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3296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史帝文.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绿洲农业系统发展研究[D]. 新疆大学,200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史帝文]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史帝文]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史帝文]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