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于田绿洲典型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异规律研究
吕云海
出版年2009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海米提·依米提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中文摘要于田绿洲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土壤盐渍化现象较为普遍。而土壤盐渍化过程与荒漠化过程相伴生,甚至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因此,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于田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安全的一个重要威胁。本文以于田绿洲典型区域—卡尔克乡为研究区,研究了这一区域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 本文在研究区内布设了61个样点,测定了土壤7个土层(0-5cm,5-10cm,10-20cm,20-30cm,30-50cm,50-70cm,70-100cm)的土壤盐分含量和八大离子(Cl-、SO42-、CO32-、HCO3-、Ca2-、Mg2-、K++Na+)。利用地统计软件ArcGIS和作图软件AutoCAD,分析了研究区的土壤盐分空间分异规律。用Kriging插值法对未观测样点的土壤盐分和离子进行了最优估计,并通过制图软件绘制出土壤盐分含量、化学类型和盐化程度的空间分布图,从而更加直观得反映出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化学类型和盐化程度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所得结果如下: 1)对研究区土壤盐分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研究区表层土壤盐分的变幅最大,20cm以上的各土层的盐分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其它各层。20cm以下的土壤盐分变化幅度差异不大。土壤盐分从表层向下,都表现出强变异性。 2)对土壤盐分空间分布特征值进行了分析。发现从半方差的各种参数发现:0-5cm土层的土壤盐分表现出强烈的空间相关性;5-10cm、10-20cm、20-30cm、70-100cm土层土壤盐分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30-50cm、50-70cm土层土壤盐分的空间相关性很弱。 3)对土壤盐分含量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水平东西方向上,上层土壤(30cm以上土壤)盐分水平分布规律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下层土壤(30cm以下)分布规律是:从东到西,逐渐减小。南北方向上,分布规律是:两边土壤盐分高,中间盐分低,呈U型分布。垂直分布规律是:土壤盐分总的趋势还是减小,低密草和农田盐分垂直分布变化不大,几乎是一条直线。 4)对土壤盐分化学类型进行了分类并绘制分布图。发现研究区土壤盐分化学类型的分布规律是:四周土壤盐分以NaCl夹杂NaSO4为主;中央区域土壤盐分南部以CaSO4、CaCl2为主,北部MgSO4、MgCl2为主。 5)对研究区的土壤盐化程度进行了分类,并绘制分布图。发现其分布规律是:研究区四周土壤盐化程度较重,中央区域盐化程度较轻。盐土呈斑块状,在研究区各处都有分布。 6)绘制了研究区土壤盐分含量空间分布图并进行了分析。发现研究区盐分含量北侧大于南侧,各样方的盐分含量差异随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土壤盐分垂直变化幅度是西侧大于东侧,中央区域部分农田,土壤盐分随深度的增加先减小,后有小幅度的增加。 本文通过统计软件和GIS软件对所采样点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分析成果,用AutoCAD对研究区绘制了土壤盐分空间分布图,这为进一步对这一区域盐渍化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对土壤盐渍化改良和井渠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中文关键词于田绿洲 ; 土壤盐分 ; 空间变异性 ; 空间分布规律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2009195883.nh&DbName=CMFD2010
来源机构新疆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329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吕云海. 于田绿洲典型区域土壤盐分空间分异规律研究[D]. 新疆大学,200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吕云海]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吕云海]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吕云海]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