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引起华北持续干旱的环流异常型及其与西北干旱区热力变化的关联
周连童
出版年2007
学位类型博士
导师黄荣辉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文摘要鉴于我国华北地区从1977年之后发生持续性干旱的严重性,本研究利用我国气候资料、ERA-40和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从观测事实、动力理论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引起华北地区持续干旱的环流异常型及其与西北干旱区热力变化的关联。分析结果如下: (1)我国夏季降水在197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的跃变,从1977年到2000年,华北地区和黄河流域夏季降水明显减少,并导致了持续性干旱的发生;而西北地区和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明显增加。 (2)华北地区上空对流层中下层发生的暖高压、鄂霍兹克海地区的高压脊和西太平副热带高压是影响华北地区夏季气候变异的主要环流系统。并且,从1977年之后,欧亚大陆对流层下层环流异常分布产生了一个与1977年之前的分布相反的遥相关波列,且我国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的纬圈环流也于1977年之前的分布相反。这就是从1977年之后,华北地区上空700hPa出现反气旋型环流异常,并出现明显的偏北风异常,且下沉气流异常加强,水汽输送出现辐散,且200hPa西风带偏南,华北上空西风减弱,这些都不利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造成华北地区自1977年之后降水偏少,发生了持续性的干旱。 (3)华北地区夏季环流异常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热力变化有很明显的关联。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春、夏季地气温差异常从1977年之后都增强了,特别是春季感热输送从1977年之后明显增强,从相关分析可知,当西北地区春季感热输送异常偏高时,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而长江流域夏降水偏多;并且,分析结果还揭示了从1977年之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春季感热输送偏强,这导致了西北地区夏季上空出现明显的上升气流异常,而华北地区上空夏季出现下沉气流异常,这个下沉气流的加强不利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故引起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减少,并发生持续性的干旱。 (4)利用倾斜位涡理论分析西北干旱区春季感热异常对于东亚大气环流位涡异常的影响,表明:由于西北干旱区地气温差(Ts-Ta)和感热输送自1977年之后明显增强,而此地区对流层上层温度却明显下降,这种热力变化使得此地区pθ从1977年之后变成负距平,并且,低层垂直位涡分量也随之变成负距平,这种位涡变化有利于西北干旱区气旋性环流异常的加强,并造成上升气流异常的加强和夏季降水的增多,从而有利于纬圈环流的发展。正是由于此纬圈环流的发展,导致了华北地区上空对流层低层pθ从1977年之后由负距平变成正距平,这不仅有利于华北地区上空反气旋式环流异常的加强,而且还有利于下沉气流异常的加强,从而导致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发生持续性干旱。 (5)RegCM3模拟结果表明了,当西北地区春季感热增强时,我国华北地区南部夏季降水偏少,而长江流域和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并且在华北上空下沉气流异常加强,这不利于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多。
中文关键词气候 ; 降水 ; 年代际变化 ; 感热 ; 位涡(PV) ; RegCM3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2007179150.nh&DbName=CDFD2007
来源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2588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周连童. 引起华北持续干旱的环流异常型及其与西北干旱区热力变化的关联[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连童]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连童]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周连童]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