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植物根际微生物分布特点 | |
马晓梅 | |
出版年 | 2007 |
学位类型 | 硕士 |
导师 | 尹林克 |
学位授予单位 | 新疆农业大学 |
中文摘要 | 通过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的铁干里克、库木吐格、英苏和阿拉干四个样地中的9种植物:乔木杨柳科杨属的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灌木柽柳科柽柳属的柽柳(Tamarix sp.)、茄科枸杞属的苏枸杞(Lycium ruthenicum),多年生草本豆科骆驼刺属的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豆科甘草属的甘草(Glycyrriza inflata)、菊科花花柴属的花花柴(Karelinia Less.)、夹竹桃科大叶白麻属的大叶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禾本科芦苇属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一年生草本菊科河西苣属鹿角草(Glossogyne tenuifolia)为研究对象,采集各种植物不同深度的根系进行根际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植物的根际三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的大小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和植物的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细菌和真菌数量最大的植物是甘草,放线菌数量最大植物是芦苇。 2种主要荒漠河岸林植物胡杨和柽柳的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分布情况为:胡杨和柽柳的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在春季和秋季时,微生物数量在不同的土层深度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 9种植物的根际效应均比其他地区植物的根际效应明显。从不同树龄的柽柳的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可得出:柽柳的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并没有表现出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趋势,其放线菌的数量的大小顺序为:幼苗>成株。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认识人工干扰促进植被恢复过程中的群落波动响应过程以及土壤变化过程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为塔河中下游地区植被修复和重建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依据指标。 |
中文关键词 | 荒漠河岸林植被 ; 根际微生物 ; 垂直分布 ; 特点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URL | 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2007136650.nh&DbName=CMFD2008 |
来源机构 | 新疆农业大学 |
资源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2488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马晓梅. 塔里木荒漠河岸林主要建群植物根际微生物分布特点[D]. 新疆农业大学,2007.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晓梅]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晓梅]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马晓梅]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