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理论与实践探讨研究
陈大庆
出版年2006
学位类型硕士
导师王辉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中文摘要退耕还林是近年来张掖市最大的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工程的实施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水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全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收集和掌握大量工程建设经验、总结、案例和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对张掖市丌展退耕还林的理论进行了分析阐述,并重点对该区工程建设的布局和区划、主要树种选择与林种配置、退耕还林模式及技术措施、造林后管护措施和效果、退耕还林综合效益分析评价、干旱区节水造林技术、工程后续产业建设等方面展开探讨研究,并得出如下结果。 1、张掖市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具有经济学上的合理性;工程建设不仅仅是简单的生态恢复,还包括资源的重新配置和经济系统的重建;工程建设要以黑河流域为单元,稳步推进,构筑绿洲复合生态系统;采取“退”与“封”相结合,并适时配套政策。 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多年造林实践经验,张掖市退耕还林区域可区划为北部风沙区、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区和南部祁连山区三部分,本文区划结果分析了各区域的特点,并根据各区域特点和张掖市退耕还林的实践,总结出适宜张掖市的三大类十一种主要退耕还林模式。 3、在退耕还林地的管护上,本文总结了招膺灭鼠、封山育林、生态移民、人工管护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并经调查研究证明,距膺墩1km范围内,膺对鼠类的控制作用明显;沿山区退耕沙棘林地采取封育措施三年后,林地草生物产量是对照区的1.67-2.22倍;沙棘株高、地径、冠幅分别是对照区的3.74倍、1.70倍和2.93倍;沙棘保存率提高20%。 4、经对张掖市山丹县退耕还林综合效益分析评价,认为退耕还林工程产生的生态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效益可观。到2004年底,山丹县年均产生各种效益8671万元,其中生态效益1234万元,社会效益2782万元,经济效益4655万元。 5、通过对干旱山区开展造林实践和试验研究,总结出干旱山区节水造林的正确方法是:在上年度秋后雨季剑来前,做好整地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土壤含水率:当栽植穴内深30CM处含水量达到25%以上时,造林时可不用浇灌座根水,降低造林成本: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5%时,要采用正确的栽植方法,并浇灌适宜的座根水;采取适宜的节水造林技术可使干旱山区造林成活率达到85%以上,节约造林成本。 6、通过对全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出较成功的典型发展模式,并认为张掖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处于探索起步阶段,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应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推动作用,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加强龙头企业的建设,配套政策机制,转移剩余劳动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和养殖业。
中文关键词张掖市 ; 退耕还林 ; 基本对策 ; 造林模式 ; 林地管护 ; 综合效益 ; 节水造林 ; 后续产业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URLhttp://kns.cnki.net/kn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2007136470.nh&DbName=CMFD2008
来源机构甘肃农业大学
资源类型学位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51908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大庆. 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理论与实践探讨研究[D]. 甘肃农业大学,2006.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大庆]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大庆]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大庆]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