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甘肃旱区盐渍化土壤种子库特征及DNA图谱构建
郭全恩
完成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登记(发布)日期2018
中文摘要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课题来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甘肃旱区盐渍化土壤种子库特征及DNA图谱构建”(编号:41363004)。 背景:甘肃省盐土(盐分含量≥1.0%)共划分为5个亚类(草甸盐土、典型盐土、沼泽盐土、碱化盐土、干旱盐土),13个土属(硫酸盐草甸盐土、氯化物硫酸盐草甸盐土、硫酸盐氯化物草甸土、氯化物草甸土、硫酸盐典型盐土、氯化物硫酸盐典型盐土、硫酸盐氯化物典型盐土、氯化物典型盐土、沼泽盐土、镁质碱化盐土、硫酸盐干旱盐土、氯化物硫酸盐干旱盐土、硫酸盐氯化物盐土),39个土种,面积1535.75万亩,大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4~1/5。从离子组成看以硫酸盐和氯化物硫酸盐两种类型为主,各占盐土总面积的37.9%和35.3%,其次是硫酸盐氯化物类型,占22.2%,最少的是氯化物类型占2.2%,镁质碱化类型占1.4%,复区类型占1%。因此,可以看出甘肃省盐土类型多样,在全国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该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系统亟待修复。 2、研究的目的意义 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已成为国际恢复生态学和保育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旱区盐土种子库的分布特征和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还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甘肃省旱区盐土5个亚类13个土属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状、种子库分布特征以及DNA图谱进行研究, 为开发特殊生境中的种质和微生物资源提供利用价值,更重要的是从分子水平揭示盐土不同亚类、不同土属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获得甘肃省盐土完整系统的遗传分类情况及亲缘关系资料,为干旱、半干旱盐渍化地区植被恢复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探明甘肃旱区5个亚类13个土属盐土的分布区域、盐渍化程度以及土壤盐分、pH、8大离子、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微量元素Fe、Mn、Zn、Cu, 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脱氢酶、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 (2)甘肃省5个亚类13个土属盐土地上植被主要有芦苇、梭梭、沙米、白刺、盐爪爪、冰草、芨芨草、红柳、沙枣、狗尾草、骆驼刺、花花柴、驴尾巴蒿子、白杞等,隶属于9个科15个属。 (3)甘肃旱区5个亚类13个土属盐土种子库共发现34种植物,隶属于14科31属。其中藜科9种,占植物种类总数的26.47%;菊科和禾本科各5种,分别占14.71%;豆科3种,占8.82%;蓼科和旋花科各2种,分别占5.88%,蒺藜科、紫草科、苋科、茄科、十字花科、唇形科、毛茛科和石竹科各含1个物种,共占22.53%。 (4)研究发现甘肃省5个亚类13个土属盐土细菌数量最多,真菌数量最少,分别占总数的88.12%和0.04%。 (5)构建甘肃省5个亚类13个土属盐土细菌、真菌、古菌DNA图谱,从分子水平揭示盐土不同亚类、不同土属之间的遗传多样性,获得甘肃省盐土完整系统的遗传分类情况及亲缘关系资料。 4、创见与创新 (1) 探明甘肃省5个亚类13个土属盐土地上植被和地下土壤种子库的分布特征。 (2) 构建了甘肃省5个亚类13个土属盐土细菌、真菌、古菌DNA图谱。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该成果在甘肃省瓜州、玉门、金塔、高台、临泽、民勤、景泰等7个县(市)大面积示范推广,2014-2017年累计推广120.55万亩,新增纯收益6027.5万元。 6、历年获奖情况 无
中文关键词旱区盐渍化土壤 ; 土壤种子库 ; DNA图谱 ; 分布特征
成果类型基础理论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S154
UR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115375
来源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3905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全恩. 甘肃旱区盐渍化土壤种子库特征及DNA图谱构建[Z]. 基础理论,2018.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全恩]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全恩]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全恩]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