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灌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水肥资源高效调控技术研究
唐文雪; 马忠明; 吕晓东; Jack McH; 陈娟; 张立勤; 王智琦; 连彩云; 崔云玲; 韩梅; 薛亮; 马林; 罗双龙
完成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登记(发布)日期2017
中文摘要河西走廊属干旱内陆灌区,水资源不足和利用率不高是本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区内人均水资源量约1400 m3,低于国际公认的1700 m3的警戒线,也低于全国人均2135 m3的水平,亩均占有水资源仅为全国的1/4左右。进入80年代以来,灌区水资源总量逐渐减少,地下水位连续下降,祁连山雪线不断上升,水源涵养功能逐渐减弱,水资源矛盾更加突出,供需缺口加大。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和农业灌溉方式不当等人为活动造成的土壤沙化和盐碱化面积增加,已严重威胁到本已十分脆弱的绿洲农业生态环境。 我省自2005年从国外引进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技术以来,在保土保水、优化作物生长环境与节省能源消耗、提高作物的生产水平方面发挥了应有作用。春小麦产量达到6732 kg/h㎡,比传统耕作高673 kg/h㎡。但由于不合理的水肥管理技术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农田养分流失和生产成本增加问题一直未能解决,制约了该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未能充分发挥在延缓耕地质量退化和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作用,影响了本区的经济增长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灌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水肥资源高效调控技术研究” (编号: 1504WKCA077)于2015年立项,由甘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主持,与国际小麦玉米中心、甘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凉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在河西绿洲灌区实施。经过三年研究,项目取得了如下成果:研究了固定道保护性耕作在不同土壤水分下限条件下小麦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明确了土壤耗水规律及小麦水分敏感期,建立了固定道小麦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及其灌溉制度;通过对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春小麦不同水肥及密度条件下,土壤养分有效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及残留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基本明确了高产条件下水肥、密度协同调控机理,拟合了水肥耦合效应方程,确定了高产栽培最佳组合方案;制定了灌区固定道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规程2项。发表论文3篇。培养研究生2名,技术骨干3名。开展国际合作交流5次,举办培训4期,培训农民、技术人员650人次;集成春小麦固定道水肥资源高效调控技术1项,建立示范基地2个,示范推广面积达到700 h㎡,比对照(传统平作栽培)平均增产675㎏/h㎡,平均节水1075 m3/ h㎡,节肥65㎏/ h㎡,累计增产47.3 万㎏,已获经济效益349.2万元。 在项目实施中,由于项目研究集成的春小麦固定道水肥资源高效调控技术节水节肥效果显著,增产效应明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但因为经费有限、时间紧、任务重,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比如起垄机、免耕播种机需用大马力拖拉机带动,并且起垄质量、播种质量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影响了该技术的示范及推广。建议进一步改进机械性能,使之轻便化、高效化,推动该技术的示范推广,发挥节水、节肥、高产的经济效益及减少土壤风蚀、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效益。
中文关键词固定道保护性耕作 ; 水肥资源 ; 调控技术 ; 灌区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中图法分类号S345
UR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772413
来源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3885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唐文雪,马忠明,吕晓东,等. 灌区固定道保护性耕作水肥资源高效调控技术研究[Z]. 应用技术,20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唐文雪]的文章
[马忠明]的文章
[吕晓东]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唐文雪]的文章
[马忠明]的文章
[吕晓东]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唐文雪]的文章
[马忠明]的文章
[吕晓东]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