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甘春32号选育 | |
孟亚雄 | |
完成单位 | 甘肃农业大学 |
登记(发布)日期 | 2016 |
中文摘要 |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小麦新品种甘春32号 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下达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多抗丰产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选育》(项目编号2012GAAS05-5)和甘肃重大专项“采用分子 标记培养高产优质多抗专用小麦新品种研究与示范”(0801NKD013)支持下完成。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旱地小麦新品种甘春32号以固87-67为母本,自育品系9236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经过品系鉴定、品系比较、国家和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多点示范等程序选育而成,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区雨养农业区小麦生产实际问题。2013~2014年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折合产量3467.1kg/h㎡,较对照西旱2号增产12.77%。区试适宜度60%~100%,是一个兼丰产和稳产性为一体、广适性好的优良品种。春性,中熟偏晚,生育期105天左右。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狭长。株高90cm,有效分蘖2.5个。穗纺锤形,长芒白穗,籽粒椭圆形,白粒角质,角质率95%以上,平均每穗结实小穗15个,穗粒数34粒,千粒重平均40.6g。田间轻度萎蔫恢复快,抗旱性强;后期抗青干性强,灌浆快,落黄好。粗蛋白(干基)含量16.0%,容重786g/L,湿面筋含量26.8%,沉降值24 ml,赖氨酸 (干基)0.36%。对条锈菌主要小种类型条中32号、条中33号和水4表现抗病。 3、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针对甘肃中部旱区自然条件恶劣,土壤干旱瘠薄,年降雨量少且分布不匀,气候复杂多变,以及抗旱、抗病小麦品种单一的现状,进行了抗旱、耐瘠薄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主要采用有性杂交、系统选育技术为主,在配制杂交组合时,亲本选配上选择中亲值符合育种目标和地理远缘材料作为亲本,围绕甘肃干旱的气候条件,以此作为胁迫选择条件。注意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抗旱、抗青干性强:在春旱、墒情差的情况下,出苗率均在85%以上;叶片细长呈狭长形、有茸毛,分蘖能力强成穗数率高;田间轻度萎蔫恢复快,抗旱性强;后期抗青干性强,灌浆快,落黄好。抗病好: 2014年经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品种抗病性鉴定:对条锈菌主要小种类型条中32号、条中33号和水4表现抗病。2015年经甘肃省农科院测试中心测定:粗蛋白(干基)含量16.0%,容重786g/L,湿面筋含量26.8%,沉降值24 ml,赖氨酸 (干基)0.36%。适宜在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区的定西、会宁、榆中、永靖、兰州,宁夏海原、西吉等省(区)以及生态类似地区旱地川台地、山坡地年降水量350~550mm,海拨1600~2300m的旱地种植。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该品种目前为小批量或小范围应用阶段。 6、历年获奖情况 无。 |
中文关键词 | 春小麦 ; 甘春32号 ; 选育 |
成果类型 | 应用技术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S512.12 |
URL | 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723665 |
来源机构 | 甘肃农业大学 |
资源类型 | 成果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3713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孟亚雄. 旱地春小麦新品种甘春32号选育[Z]. 应用技术,2016.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孟亚雄]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孟亚雄]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孟亚雄]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