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
闫好原; 高承兵; 胡生新; 宁宝山; 王景瑞; 张有佳; 曾新德; 高万林; 杨晓宝; 杨巨海; 张杰; 薛斌瑞; 李发鸿; 贾斌斌
完成单位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保护区管理局
登记(发布)日期2015
中文摘要1、课题来源 本课题是甘肃省科学技术厅2013年下达的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社会发展类项目,项目编号:1304FKCH100。 2、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2004年甘肃省重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启动以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勤荒漠植被的破坏,保存了现有的荒漠植被,保护了民勤绿洲,阻隔着两大沙漠的合拢,但同时该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也存在着树种结构简单、荒漠植被群落景观破碎支离、物种多样性下降和病虫害严重等生态问题。通过该项目的研究,为干旱荒漠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改造建立系统完整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为推动我省相关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技术试验示范提供平台和参考,共同促进我国生态公益林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对保护区内分布的柠条、白刺、红砂、梭梭等典型群落植被进行了调查,测定了群落物种组成,搞清楚了群落优势种重要值,群落物种多样性等特征以及优势种生长状况。调查清楚了典型群落面积、分布范围、生态习性、立地条件等。摸清了它们的分布范围、立地类型、面积以及群落结构组成、伴生物种等。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特征的掌握为开展人工造林模拟自然植被群落物种组成及树种搭配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2)在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针对不同地段及不同树种区分别采取①封育;②补植造林;③飞播;④短截、间伐与平茬;⑤施肥、补水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对项目区生态公益林植被进行了恢复研究。通过试验总结出了飞播及梭梭造林操作技术规程。总结出了适宜石羊河流域下游干旱荒漠区生态公益林主要植被恢复的4种典型模式,即①封育保护,依靠自然恢复植被模式;②局部破坏结皮,增加降水入渗,促进植被恢复模式;③ 平茬复壮,间伐等措施植被恢复模式;④ 利用农业、渠道渗水植被恢复模式。 (3)开展了固定及半固定沙丘立地类型造林模式、平缓沙地立地类型造林模式、丘间滩地立地类型造林模式、假砾石戈壁滩地立地类型造林模式、荒漠与绿洲过渡带立地类型造林模式等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技术模式及其效果研究,总结出了适宜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模式,通过不同立地条件下各造林模式造林效果的对比分析,为不同立地条件筛选出了适宜的造林模式。 (4)通过乡土树种筛选利用及外来引进树种在公益林保护区选择利用,提出了在条件较差地段的公益林造林树种尽量选择抗逆性较强的乡土树种,如梭梭、沙拐枣、白刺、柠条锦鸡儿、花棒、柽柳、沙枣、沙蒿等灌木,而外来树种白榆、樟子松、火炬树、国槐、白蜡、旱柳、新疆杨等一些高大的乔木仅在有灌溉条件的管护区作防护林栽植树种。 (5)对石羊河流域下游生态公益林有害生物种类及发生面积进行了调查,据调查统计,石羊河下游荒漠区大沙鼠分布面积约23.5万亩,发生面积约5.85万亩,发生地点主要在黄岭、三角城、勤锋、红崖山、连古城等区域。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大沙鼠防治综合防治技术,分别进行了一下几种防止措施技术研究:①营林防治措施;②生物防治;③物理防治;④化学药剂防治。 (6)对粘土行列式沙障、粘土网格状沙障、芨芨草行列式沙障、芨芨草网格状沙障、棉花杆集束式沙障、尼龙网格状沙障、土工编制袋格状沙障、草帘子粘土混合沙障、玉米秆高立式沙障、玉米杆平铺式沙障、葵花杆集束式网格状沙障、红柳栅栏行列式沙障等18种沙障设计要求、投资概算以及阻沙效果和经济投入分析,筛选并探索总结符合当地实际、固沙效果显著、经济投入低廉、适宜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防沙治沙适用材料、技术、模式,为同类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提供依据和样板。 (7)以1:5万地形图为调查用底图,应用GPS定位技术,绘制出了石羊河下游梭梭、白刺、柠条、红砂、盐爪爪、沙拐枣、蒙古扁桃、裸果木、霸王、沙木蓼群落分布图。 (8)在典型植被群落调查的基础上,编写了《石羊河流域下游干旱荒漠区生态公益林植物名录》。 4、创新点 (1)该项目系统调查了石羊河下游生态公益林典型植物群落白刺、红砂、梭梭、盐爪爪、柠条、沙拐枣、蒙古扁桃、裸果木、霸王等分布范围和面积,摸清了其特征,绘制了植被分布图。 (2)通过封育、补植、飞播、补水、施肥、平茬等恢复技术措施对石羊河流域下游生态公益林进行了恢复研究,其中人工模拟飞播技术易于操作,恢复效果较好。 (3)利用单因子对比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了适宜石羊河流域下游生态公益林恢复的农田防护林树种、固沙造林树种、盐碱地造林树种。 5、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干旱荒漠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改造技术研究和示范,不仅改善该保护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为干旱荒漠类型的自然保护区的教学、科研、生产、学术交流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为该自然保护区实施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工程和其他林业生态建设工程提供技术支撑和示范。同时为我省同类干旱荒漠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改造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吸纳当地群众参与示范区的建设,增加当地群众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和经济收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因此本项目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文关键词民勤县 ; 干旱荒漠区 ; 公益林 ; 抚育 ; 改造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中图法分类号S753
UR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724206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3667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闫好原,高承兵,胡生新,等. 石羊河下游干旱荒漠区生态公益林抚育改造技术研究与示范[Z]. 应用技术,20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闫好原]的文章
[高承兵]的文章
[胡生新]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闫好原]的文章
[高承兵]的文章
[胡生新]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闫好原]的文章
[高承兵]的文章
[胡生新]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