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渍化演化的特征和机制
郭全恩; 南丽丽; 曹诗瑜; 龚成文; 强郁荣; 王婷; 黄涛; 潘金梅
完成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登记(发布)日期2015
中文摘要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基金委2011年立项的地区基金《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渍化演化的特征和机制》项目(起止时间:201201~201512,编号:41163002)。 绿洲荒漠过渡带是不仅作为外界干扰信号的放大器,而且是全球气候变化中干旱区的重要预警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绿洲荒漠过渡带领域的研究较多,而且多集中在关于过渡带的特征分析、分类、生态恢复重建、以及遥感监测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方面,但对于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研究较少,且对于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渍化演化的研究还鲜见报。 2、研究目的意义 由于绿洲荒漠过渡带是干旱区特有的一种生境,沿着绿洲向荒漠过渡,植被覆盖度在逐渐减少。据此,我们设想沿着绿洲向荒漠过渡,土壤盐渍化是向着正向演替,土壤盐分含量和类型都在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基于此,开展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渍化演化的特征和机制研究,为盐渍化土壤的预防和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疏勒河水质从上游到下游其矿化度由0.78g/L逐渐增大到3.1g/L,pH值变化8.03~8.39之间,除pH、CO32-和HCO3-呈波动式变化外,全盐、Cl-、SO42-、Mg2+、Ca2+、K+、Na+均呈现增加的趋势。 (2)上游典型横断面土壤盐分最小值为0.006%,最大值为0.624%;pH最小值为7.70,最大值为8.73。随着离河床距离的增加,pH、HCO3-、Cl-、Mg2+、Na+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而水溶性K+的分布规律恰好相反,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全盐、SO42-和Ca2+呈现先增大,在断面中间含量最高,随后逐渐减小的趋势。 (3)中游典型横断面土壤盐分最小值为0.007%,最大值为1.189%;pH最小值为8.06,最大值为8.84。随着离河床距离的增加,全盐、Cl-、SO42-、Ca2+、K+、Na+呈现增加的趋势,而pH、HCO3-、Mg2+的变化规律一致,在断面中间含量最高,断面两端含量较低。 (4)下游典型横断面土壤盐分最小值为为0.003%,最大值为36.795%;pH最小值为7.91,最大值为8.98。随着离河床距离的增加,全盐、Cl-、SO42-、Mg2+、Ca2+、K+、Na+呈现增加的趋势,而HCO3-呈现减小的趋势,土壤pH基本保持不变。 4、创见与创新 (1)研究证实疏勒河流域浅层水中阴离子沿河从上游到下游具有明显的分异性,而阳离子不具有此分布特征。 (2)从荒漠到绿洲过渡,土壤表层盐分基本呈现减小的趋势,且pH、SO42-、Ca2+与全盐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3)从土壤盐分与作物生长关系来看,局部地块局部土层(100-150cm)pH达到9.0,尽管棉花种植仍能正常生长,但也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视,提前采取措施预防土壤碱化。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本项目资助培养博士后1名,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1项,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参加国内学术会议10次,在SCI期刊发表论文1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该成果在瓜州、玉门等县进行大面积推广,2012-2015年累计推广面积101.27万亩,新增纯收益4050.8万元。该项技术也可推广在西北、乃至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壤。 6、历年获奖情况 无。
中文关键词疏勒河流域 ; 浅层水质 ; 典型断面 ; 绿洲荒漠过渡带 ; 土壤盐渍化演化
成果类型基础理论
中图法分类号S151
UR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670238
来源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364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全恩,南丽丽,曹诗瑜,等. 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盐渍化演化的特征和机制[Z]. 基础理论,20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全恩]的文章
[南丽丽]的文章
[曹诗瑜]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全恩]的文章
[南丽丽]的文章
[曹诗瑜]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全恩]的文章
[南丽丽]的文章
[曹诗瑜]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