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荒漠区沙生针茅种子萌发机理研究
李发明; 刘淑娟; 朱淑娟; 刘克彪; 郑庆钟; 王理德; 郭春秀; 张莹花; 万翔; 肖斌; 刘开琳; 李菁菁; 张园园
完成单位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登记(发布)日期2015
中文摘要1.课题来源与背景 “荒漠区沙生针茅种子萌发机理研究”是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于2011 年下达的国家地区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31160264,承担单位为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执行期限为2012 年1 月~2015 年12 月。 2.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近年来石羊河来水量的减少,天然植被严重退化,物种多样性锐减,生态恶化,需研究筛选适应性物种。沙生针茅作为一种多年生密丛型草本植物,可以在沙地上生长,萌发早,食口性好,在冬季枯草能完整保存,如能进行人工驯化栽培,将有可能成为一种扩繁速度快的优良牧草,这样可以缓解过度放牧对生态系统的压力,特别是对沙漠里不可预测的降水的利用率很高,对充分利用荒漠区宝贵的水资源意义重大。项目以民勤荒漠区典型的多年生植物沙生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沙生针茅种子萌发特性和休眠机理的研究,填补沙生针茅种子萌发机理研究的空白,将有助于民勤荒漠区植被的恢复,为其它荒漠区治沙新材料的筛选奠定理论基础,为优良牧草的培育提供参考。 3.主要论点与论据 沙生针茅(Stipa glareosa)为荒漠区多年生禾本科密丛型旱生草本,是亚州中部(包括青藏高原草原地区)一个重要的荒漠草原群系。我国西北部,沙生针茅是重要优等荒漠饲用植物,且对维护荒漠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非常重要。但是,其种子萌发方面系统研究较为鲜见。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通过对种子萌发特性、休眠机制和破除方法的研究,用不同因素处理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对其种子萌发机制进行探索。结果显示:(1)沙生针茅带稃种子千粒重为2.0±0.05 g;(2)种子在黑暗条件下发芽率显著高于光条件下;种子萌发最适合温度为20℃和25℃,萌发持续时间9-10 d,发芽率分别是28.33%和29.00%;种子在-20℃储藏3年后,发芽率分别为34.67%和41. 33%;(3)划伤种皮能够促进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将胚乳25%至75%切除,随切除比例增加,种子萌发越快,切除胚乳75%后,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分别达到58%和54%,而胚芽和培根生长量显著降低(Р
中文关键词沙生针茅 ; 种子萌发机理 ; 环境条件 ; 民勤荒漠区
成果类型基础理论
中图法分类号S543.9
UR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670105
来源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3612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发明,刘淑娟,朱淑娟,等. 荒漠区沙生针茅种子萌发机理研究[Z]. 基础理论,2015.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发明]的文章
[刘淑娟]的文章
[朱淑娟]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发明]的文章
[刘淑娟]的文章
[朱淑娟]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发明]的文章
[刘淑娟]的文章
[朱淑娟]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