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碱性污泥深度治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 |
尹应武; 毛永生; 李留德; 吴德胜; 张士平; 刘文献; 栾敏红; 胡利贤; 黄珍宏; 朱建; 孙汝友; 蒋冬兰; 肖云; 陶文海 | |
完成单位 | 内蒙古泰兴泰丰化工有限公司 |
登记(发布)日期 | 2015 |
中文摘要 | 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碱性污泥深度治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生产规模:年处理碱性污泥30000t。 2、任务来源: 企业自选项目,由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发,属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范畴。 3、项目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1)技术背景 为一进步优化生产工艺、保护环境、提供资源利用,决定对碱压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渣(即碱性污泥)进行治理及资源化利用,实现碱回收系统的钾钠比的再平衡,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钾、钠资源实行了回收循环利用。 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江苏中丹药物研究有限公司与内蒙古泰兴泰丰科研人员联合对碱性污泥的回收方案可行性进行分析。认定通过联合公关对对排放的碱泥进行深度治理,使用二氧化碳有效回收钾、钠资源,用于企业生产中,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并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碱泥的零排放,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尤其避免了可能的沙漠盐碱化。本项目对于探索碱性污泥深度治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路线,将为我国碱性污泥深度治理资源化利用提供示范,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温室气体减排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目的和意义 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混合碱作为靛蓝反应的“血液”,贯穿于整个反应过程,如何对混合碱进行回收及套用在靛蓝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回收质量的好坏、回收率以及回收成本,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及成本。因此,寻求更加合理的碱回收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一情况,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通过排查、分析,反复试验论证聘请专家、教授,确定对碱性污泥处理与回收利用技术进行创新,技改后,一次碱性污泥的排放问题可得到基本解决。 综上所述,项目成果实施是降本节支、节能减排的需要,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环保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是一个值得推广应用的项目。 4、项目简介: 1)2014年,与北京紫光英力化工技术有限公司及江苏中丹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碱性污泥深度治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将碱性污泥中的有机物通过萃取去除,分别回收其中的钾、钠资源,套用于企业生产中,实现钾资源循环利用,并实现生产过程中碱泥的零排放,氢氧化钾的耗用几乎降为零。多年的技术创新成果表明,靛蓝原料消耗可以降到2.15 吨以下,不包括副产物的抵扣。该项技术共申请了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2项。 2)项目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回收处理工程,部分公用工程,配套建设辅助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依托原有的工程。 本项目总投资8002.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7582.6万元,建设期利息225.5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94.1万元。 5、项目研发的起止时间及主要研发过程 1)项目研发的起止时间:2014年9月-2015年8月(含小试、中试稳定生产时间)。 2)主要研发过程 技术查寻及小试阶段(2014年9月-2015年1月):进行文献、专利技术查询,市场调研了解同行的生产现状及环保治理情况,走访客户对碳酸钠产品的质量指标的期望。 中试阶段(2015年1月-2015年8月):该阶段主要进行不同工艺路线、不同条件的对比试验,找出最佳原料、工艺路线。按照最终的工艺重复进行小试,检测产品的质量直至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及客户需求,提供样品客户使用,依据客户意见持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此外,通过工艺创新,三废较原工艺明显下降。 根据小试试验结果确定可行工艺操作规程进行中试,选择不同的设备进行试验,批批进行收率及检验对比,找出最佳设备,并针对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方案,调整工艺方案,生产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中试结束后,对产品质量、工艺操作规程、原料标准及有关作业指导书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后,再进行产品的推广应用。 大生产设计及推广应用阶段(2015年9月至今):对新技术进行推广应用及稳定生产,指导用户使用,用户使用极为满意。 6、成果特点: 1)工艺先进,属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工程先进、流程畅通、操作简便。 3)采用自动化控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4)原料来源方便,副产可作为商品销售。 5)可实现清洁化生产,可达到零排放 6)项目操作弹性大,可根据产能灵活调节生产。 7)项目按规范化设计,符合国家的安全、环保、消防等验收要求。 7、项目的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的技术创新点较多且独特,工艺技术国内首创、成熟稳定,填补了国内靛蓝行业碱性污泥治理的技术空白,工艺过程稳定,反应周期短,产品质量稳定,物耗、能耗低,基本无三废排放,降本节支、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是一个值得广泛推广应用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们围绕靛蓝的清洁生产、节能降耗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工程与装备开发及生产实施工作,从原料的优选、路线的革命、工艺的优化、物料的循环利用及工程和装备的创新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工作,多项技术成果已在生产上应用,还有一批储备成果,有待于在生产上进一步的验证和应用,公司在靛蓝清洁生产上技术创新优势,将会取得更大经济、社会与环保效益。 |
中文关键词 | 碱渣 ; 深度治理 ; 综合利用 ; 环保 |
成果类型 | 应用技术 |
中图法分类号 | X703 |
URL | 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745067 |
资源类型 | 成果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3537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尹应武,毛永生,李留德,等. 碱性污泥深度治理综合利用示范项目[Z]. 应用技术,2015.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尹应武]的文章 |
[毛永生]的文章 |
[李留德]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尹应武]的文章 |
[毛永生]的文章 |
[李留德]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尹应武]的文章 |
[毛永生]的文章 |
[李留德]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