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盐渍化土壤碳过程研究
郭全恩; 南丽丽; 曹诗瑜
完成单位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登记(发布)日期2014
中文摘要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项目由甘肃省科技厅2012年立项,是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盐渍化土壤碳过程研究,项目编号1208RJZA142。 绿洲荒漠过渡带是绿洲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的连接地带,其生境脆弱、敏感、易变,是绿洲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间物质循环、能量转换及信息传递的场所。它不仅作为外界干扰信号的放大器,而且是全球气候变化中干旱区的重要预警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绿洲荒漠过渡带领域的研究较多,而且多集中在关于过渡带的特征分析、分类、生态恢复重建、以及遥感监测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方面,但对于绿洲荒漠过渡带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研究较少,且对于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盐渍化土壤碳过程的研究还鲜见报道。 2、研究目的意义 频繁的管理措施和施肥能减少土壤C的贮存,增加CO2释放和减少C的潜在沉积。Science(2008)报道中科院新疆生态地理研究所李彦研究团队在准噶尔荒漠-绿洲土壤呼吸过程研究中发现,荒漠盐碱土频繁出现对CO2的吸收过程,采取灭菌处理剔除有机过程后,盐碱土仍全天吸收CO2,经初步测定,发现碳吸收的无机过程强度与有机过程在同一量级。这一发现为当前国际上研究盐碱土碳过程指明了热点研究方向,同时,又为我们研究绿洲荒漠过渡带盐渍化土壤碳过程提供科学证据。另外,土壤碳库对全球生物地球化学转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广泛的关注。本研究对盐渍化土壤碳过程进行研究,为全球 “碳失汇”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碳谈判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效益。 3、主要论点与论据 (1)研究发现土壤有机碳与电导率呈正的线性关系,与HCO3-/ (Cl-+SO42-)呈负的幂次性关系;土壤无机碳分别与电导率和HCO3-/ (Cl-+SO42-)均呈现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型相关关系。 (2)研究探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CO2浓度升高基本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土壤无机碳含量随CO2浓度的变化与土壤类型和水分含量有关。 (3)研究探明从荒漠到绿洲过渡,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含量均呈现波动式增加的趋势。 4、创见与创新 (1)由于土壤盐渍化的发生过程是受多因素影响下的综合作用结果,因而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而导致研究上的难度较大,特别是盐渍化演化需要很长的时间序列进行研究,本研究在室内采用不同盐分类型、不同矿化度的水进行灌溉,为期42天,成功解决了时间序列的难题,科学地揭示了盐渍化演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转化规律。 (2)利用化学反应产生CO2控制其浓度,模拟研究了大气CO2浓度和土壤水分对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3)探明了盐渍化演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的转化规律,为我国盐碱土碳循环和碳贮量的计算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减排指标的确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5、社会经济效益,存在的问题 通过盐渍化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转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探明盐渍化土壤演化规律,为土壤培肥和盐渍化土壤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使得当地的土壤肥力有所提高,作物产量有所增加,增产效益显著。另外,本研究对盐渍化土壤碳过程进行研究,为全球 “碳失汇”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碳谈判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经济效益。 6、历年获奖情况 无。
中文关键词盐渍化土壤 ; 有机碳 ; 无机碳
成果类型基础理论
中图法分类号S156.4
UR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627384
来源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3426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郭全恩,南丽丽,曹诗瑜. 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盐渍化土壤碳过程研究[Z]. 基础理论,2014.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全恩]的文章
[南丽丽]的文章
[曹诗瑜]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全恩]的文章
[南丽丽]的文章
[曹诗瑜]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郭全恩]的文章
[南丽丽]的文章
[曹诗瑜]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