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西北内陆灌区农田循环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黄高宝; 柴强; 彭治云; 赵怀勇; 张宗舟; 于爱忠; 黄鹏; 郁继华; 马忠明; 张恩和; 晋小军; 姚拓; 陆祥生; 李宏斌; 蔺海明; 王智琦; 曾爱国; 冯福学; 谢军红; 马旭光; 王静; 秦嘉海; 郭丽琢; 索东让; 颉建明; 张立勤; 冯致; 刘兴成; 艾新莉; 严焕兰; 张天云; 连彩云
完成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登记(发布)日期2010
中文摘要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田循环高效生产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第十七课题,课题编号:2007BAD89B17,实施年限2008~2010年。课题针对西北内陆灌区水资源紧缺、农田投入物施用粗放、农田产出物循环利用不畅等问题,通过农田生态系统投入优化、物流扩通、有害物质减排,建立适宜于干旱内陆灌区的农田循环高效生产模式,推动试区农作制度的优化。 二、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 通过作物多样化高效配置、有机废弃物肥料化、秸秆高效饲料化等技术,建立农田内循环生产模式;形成资源节约生产模式建立的技术依据;建立农业循环生产模式接口技术体系;形成适用于干旱内陆灌区的规模化现代循环生产模式。 课题在武威示范区、张掖示范区分别建立了“制种玉米—牛—荒漠日光温室—制种玉米”和“玉米—牛—双孢菇—大田”循环生产高效模式各2套,制定了制种玉米和玉米间作陇豌2号高效栽培技术规程(DB62/T1885-2009)等技术标准13项,核心区秸秆资源化比例达到87.0%以上,主要技术土壤碳增汇约9.66%、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7.29%、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0.12%、光能利用率提高了19.92%。已建成核心试验示范区1.6万亩,示范区24.5万亩,累计辐射带动面积330多万亩。 三、技术的创造性与先进性 本研究特色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作物多样化配置农田内循环模式的研制、多层次多元循环生产模式技术的集成与开发上。 课题理清了河西绿洲灌区循环农业的主要模式及模式发展的优先序;研究开发了适用于绿洲灌区的农田作物多样化配置内循环生产模式;研究开发了农田购买性资源减投技术体系;形成了农田有机废弃物再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组装了适用于不同生态经济区的多元多级循环农业模式。 四、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本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西北绿洲内陆灌区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农业,处于成熟应用阶段。 五、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课题研发的以玉米间作豌豆、春小麦—油菜和以冬油菜为接口的作物多样化生产模式,集种植、养殖、食用菌、沼气、日光温室蔬菜等多元产业于一体的循环模式,一膜两年用技术等充分考虑了区域水资源短缺、农畜废弃物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在试区及相似生态区应用前景广阔。 六、历年获奖情况 无。
中文关键词西北绿洲灌区 ; 农田 ; 循环生产模式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S34
UR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471917
来源机构甘肃农业大学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2750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黄高宝,柴强,彭治云,等. 西北内陆灌区农田循环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Z]. 应用技术,2010.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高宝]的文章
[柴强]的文章
[彭治云]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高宝]的文章
[柴强]的文章
[彭治云]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黄高宝]的文章
[柴强]的文章
[彭治云]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