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河西走廊退化草地营养循环及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 |
常根柱; 周学辉; 杨红善; 苗小林; 路远; 马军福; 李兴福; 冯明珽; 那.巴特尔; 焦婷; 侯彦会 | |
完成单位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 |
登记(发布)日期 | 2010 |
中文摘要 | 1.课题来源与背景: 全球环境基金赠款(GEF)项目:放牧利用与草原退化关系研究(052456CHA-GS-Y-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西北优势和特色牧草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3(2007BAD52B06-3)。 2.技术原理及新能指标 应用领域:农业领域草地生态及其恢复重建技术。 技术原理:结合生产实际,从河西走廊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动态入手,通过资源调查、放牧强度、载畜量等研究,分析温性荒漠草原退化的成因,提出退化草地的等级划分和治理技术与模式,采用国外引进的旱生牧草对退化草地进行补播更新与恢复试验,为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及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性能指标:草地资源调查研究;草地生态系统营养动态研究;氮素示踪技术应用研究;不同载畜量对草地退化程度影响的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退化程度影响的研究;科学放牧管理方法研究;放牧+补饲管理方法研究;退化草原成因分析;退化草原等级划分;综合治理技术及模式。 3.技术的创造性和先进性 河西走廊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动态研究;将氮素(15N)示踪技术应用于草地生态系统肥力状况的研究;河西走廊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成因分析及等级划分研究;提出了河西走廊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技术及模式。 4.技术的成熟度,适用范围和安全性 将河西走廊退化草地的土-草-家畜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营养循环的整体研究尚未见报道,对河西走廊天然草地健康诊断、等级划分及生态治理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本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领先性。从河西走廊温性荒漠草原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营养循环入手,在对退化草地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退化草地的等级划分和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利用国外旱生牧草对退化草地进行了补播恢复试验,为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建与恢复、退化草地的合理利用与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3年(2007-2009年)共补播1095亩(73公顷),经测定,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草原覆盖度由补播前的30%提高到75%,鲜草产量达到640公斤/亩(9600公斤/公顷),共产生经济效益84.096万元。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已达1.35亿hm2,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成果首先应用于河西走廊放牧利用荒漠化草原的治理与恢复,亦可供我国北方类似干旱草原地区参考借鉴。对荒漠草原补播更新与恢复方面需进一步研究。 6.历年获奖情况 无获奖。 |
中文关键词 | 河西走廊 ; 退化草地 ; 治理 |
成果类型 | 应用技术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S812 |
URL | 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408543 |
资源类型 | 成果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2692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常根柱,周学辉,杨红善,等. 河西走廊退化草地营养循环及生态治理模式研究[Z]. 应用技术,2010.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常根柱]的文章 |
[周学辉]的文章 |
[杨红善]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常根柱]的文章 |
[周学辉]的文章 |
[杨红善]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常根柱]的文章 |
[周学辉]的文章 |
[杨红善]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