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民勤县荒漠生态修复带甘草栽培技术示范工程
陈芳; 张孝智; 魏昭智; 骆吾益; 候政权; 俞发宏; 贺访印; 闫向祝; 樊泽民; 陈应福; 赵多锋; 王在根; 白银明; 罗小龙; 白生才; 石红钰
完成单位民勤县成功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登记(发布)日期2009
中文摘要项目由民勤县成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民勤县中药材研究所负责实施,以生态修复为主要目标,在兼顾生态、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所转化项目已有的成果,边试验研究和创新,边示范推广,走试验研究与技术示范、种植推广与基地建设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项目创新了以生态保护为目标的生态修复型人工甘草栽培模式、荒漠生态修复带地膜覆盖技术、一膜两用土壤免耕技术,探索了节水灌溉、防风固沙相结合的生态修复技术及人工甘草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该项目建立了200亩甘草试验基地、2000亩甘草育苗基地,推广人工甘草栽培10万亩,100亩以上的示范点143个,示范面积28500亩;编印发放《甘草栽培技术规程》3.2万册,举办培训班300场(次),培训农民32000人(次)。甘草四年生长期内亩平均年耗水210方,申报注册了“民勤甘草”商标,申报了“民勤甘草”地理保护产品认证。 甘草商品质量:水分5.8%,总灰分4.2%,酸不溶性灰分1.2%,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铅0.94ppm、镉0.058ppm、砷0.04ppm、汞0.008ppm、铜5.07ppm,有机氯残留六六六0.09ppm、滴滴涕、五氯硝基苯未检出药效成分甘草酸4.3%,甘草苷2.0%。 在民勤县沿沙荒漠生态修复带示范推广人工甘草栽培技术,发展生态型甘草产业,改变了过去单一的向农业要效益为向复合型生态农业要效益,培育了以治理生态环境为前提的新型生态农业产业链,既可防风固沙,保护、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又可节约水资源,大幅度削减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农民收益,从而使民勤绿洲外围治沙工作走出就治沙抓治沙,就生态论生态的误区,走上保生态、兴产业的良性循环轨道,不片面追求过高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生态的自然恢复。 沿沙荒漠修复带人工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的集成,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全国同类地区甘草人工栽培提供技术借鉴,并在西部荒漠区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项目总结形成的沿沙荒漠修复带人工甘草无公害栽培技术、土壤免耕甘草栽培技术、甘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将是我县今后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中推广的主要栽培模式,在民勤沿沙荒漠区乃至西部大部分地区都比较适应,具有十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中文关键词荒漠 ; 生态修复 ; 甘草 ; 栽培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S567
UR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425810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2595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陈芳,张孝智,魏昭智,等. 民勤县荒漠生态修复带甘草栽培技术示范工程[Z]. 应用技术,200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芳]的文章
[张孝智]的文章
[魏昭智]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芳]的文章
[张孝智]的文章
[魏昭智]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陈芳]的文章
[张孝智]的文章
[魏昭智]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