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监测、评价与改良技术研究
贺访印; 刘晓春; 纪永福; 魏怀东; 李亚; 周兰萍; 朱世明; 张有佳; 刘勤先
完成单位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登记(发布)日期2009
中文摘要“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监测、评价与改良技术研究”是甘肃省科学事业费重点项目,任务书编号为:QS061-C31-03。项目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主持,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协作完成。项目经过4年(2006~2009年)的实施,现已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与指标。 项目以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为指导,采用定位、半定位观测与遥感监测相结合、野外实地调查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勤荒漠草地进行了3次野外调查,并利用近10年荒漠草地定位监测数据,借助"GIS"技术对民勤荒漠草地的自然植被、土壤理化特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绘制了民勤荒漠草地类型及植物群落类型分布图,并结合草地群落的土壤、水分等立地条件要素研究了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了民勤荒漠草地及植物群落的分布、结构特征及优势种群的动态变化规律;荒漠草地植物及其土壤环境的营养和化学元素特点;荒漠草地及其植物群落的季相与年际变化特征;荒漠草地利用模式及改良利用技术等;提出了民勤荒漠草地保护及合理利用的技术措施与对策,为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及草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民勤荒漠草地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绘制了民勤荒漠草地类型分布图,指出民勤荒漠草地属于ⅣA4-微温极干类(温带荒漠草原),总面积为934639.80hm2;划分为砾质荒漠草地、沙质荒漠草地和盐渍化荒漠草地3个亚类。砾质草地分布在民勤北部剥蚀低山及其周围地区,面积约为368620.60hm2,土壤为灰棕漠土或石膏灰棕漠土;沙质草地呈条块状分布在绿洲和砾质荒漠草地之间,面积约为352003.10hm2,土壤为风沙土;盐渍化草地分布在民勤盆地的古河床、河流尾闾及古湖盆地带,面积约为214016.10hm2,土壤为草甸盐土。盐渍化草地土壤中全N、全P、速效K、有机质及Ca、Mg、Mn、Fe的含量明显高于砾质草地和沙质草地;且不同类型草地植物中全N、全P、速效K、有机质及常量、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差异。草地总体特征是:植被稀疏、种类少、质量差、产量低。 2.民勤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绘制了民勤荒漠草地主要植物群落类型分布图;民勤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层片结构简单,由灌木层和草本层组成,物种数相对少,数量分布不均匀;植物个体矮,冠幅小,生物量低。群落物种数为5~17种,总盖度为7.73%~42.08%,以芦苇群落最高,群落优势种的盖度为4.70%~33.79%,以红砂最低,芦苇最高。白刺群落广泛分布于沙质荒漠草地;红砂、猫头刺、木霸王、柠条、膜果麻黄、绵刺群落呈片状集中分布于砾质荒漠草地;盐爪爪群落和柽柳群落呈点状分布于盐渍化荒漠草地或盐渍化草地周边;芦苇群落呈片状分布于古湖盆地带或点状分布于沙质荒漠草地与盐渍化草地的交界地带。 3.民勤荒漠草地典型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民勤荒漠草地植物群落优势种几乎都是灌木或半灌木,优势种分布格局均为集群分布,其中芦苇集群性最强;柠条、绵刺、膜果麻黄、红砂、盐爪爪、芦苇、白刺群落是单优势种群落,猫头刺、木霸王群落形成2个或3个共优势种。膜果麻黄、盐爪爪、柠条、猫头刺、甘蒙锦鸡儿属增长型种群;白刺、绵刺和木霸王属稳定性种群;红砂、泡泡刺属衰败型种群。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较低,群落多样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猫头刺群落>绵刺群落>芦苇群落>木霸王群落>红砂群落>柠条群落>膜果麻黄群落>白刺群落>盐爪爪群落。这种分布格局与种群的繁殖策略、种群生物学特性及严酷的生境条件有关,膜果麻黄、芦苇和绵刺形成了以母株为中心的集群分布;盐爪爪、红砂、猫头刺、柠条、白刺和霸王是由于生境条件不均匀所引起的集群分布。 4.民勤荒漠草地及其植物群落监测研究与评价 通过民勤荒漠草地定位监测,揭示了民勤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灌木层物种组成相对稳定,草本层物种组成随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这是民勤年降雨量少、集中,水热季节性分配不均和年际间变化较大的结果。盐爪爪群落灌木层盖度在7月份最大,柠条、绵刺、芦苇和白刺群落灌木层盖度9月份最大,红砂群落灌木层盖度5月份最大。并指出民勤荒漠草地对降雨最为敏感的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沙质草地沙蒿、白茎盐生草和蝶果虫实,砾质草地泡泡刺和白茎盐生草空间分布及生长年际变化较大;盐渍化荒漠草地各种植物年际变化都不大;沙蒿和画眉草生长与年降雨量关系最为密切,相关性最强,分别为0.991410、0.939778。在民勤西沙窝沙质草地和红果子井砾质草地植物生长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27725~0.991410和0.55943~0.939778。而白土井盐渍化草地的芦苇、盐爪爪和白刺空间分布及生长与降雨量相关性不显著。 5.民勤荒漠草地改良利用模式研究 民勤荒漠草地随着牧压强度变化群落物种数、盖度和生物量呈现规律性分布。随着牧压强度的降低,草地群落(尤其是草本层)物种数明显增多;群落盖度和生物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围栏封育能够提高盐渍化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影响群落的多度和优势种的重要值变化,其密度、盖度及生物量有较大提高。封育5年后群落物种数达到5种,比自然放牧状态下增加了2种;在9月份群落密度、盖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05株/m2、58.86%、9620kg/hm2,比自然放牧状态下提高2.53%、220.41%、139.90%。并采取围栏封育+雨季补播沙蒿、封育+禁牧、白刺平茬复壮和白刺伴生种撒播、建设苜蓿人工草地+暖棚式圈舍等技术措施改良草地2300hm2。 6.民勤荒漠草地合理利用对策研究 提出了民勤荒漠草地要实行围栏封育与舍饲养畜、放牧与舍饲、生产发展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积极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对盐渍化草地实行围栏封育;砾质草地实行季节性封育、休牧轮牧和减轻载畜量相结合;沙质草地实行长期禁牧、封沙育林育草,恢复植被等综合保护及利用技术措施。 总之,“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监测、评价与改良技术研究”项目,揭示了民勤荒漠草地及植物群落的分布与结构特征,指出了民勤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组成、结构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建立了3类荒漠草地的改良示范区,提出了民勤不同类型荒漠草地资源保护及改良利用的技术措施。项目研究成果及取得的技术,不仅对甘肃民勤生态及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且对我国西北荒漠草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中文关键词荒漠草地 ; 植物群落 ; 定位监测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S812
UR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363904
来源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2571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贺访印,刘晓春,纪永福,等.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监测、评价与改良技术研究[Z]. 应用技术,200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贺访印]的文章
[刘晓春]的文章
[纪永福]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贺访印]的文章
[刘晓春]的文章
[纪永福]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贺访印]的文章
[刘晓春]的文章
[纪永福]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