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临泽小枣生物学特性与枣农复合系统水分高效利用研究
苏培玺; 王开新; 常学向; 张智慧; 杜明武; 苏永中; 李云; 李惠凌; 解婷婷; 丁松爽; 高松; 严巧娣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登记(发布)日期2009
中文摘要《临泽小枣生物学特性与枣农复合系统水分高效利用研究》课题是中科院兰州分院与张掖市人民政府科技合作项目,同时得到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4-01)资助。 该课题在研究临泽小枣适应高温强光的光合和水分生理特征、树龄与产量变化、胁地规律、需水量和枣农复合系统需水规律的基础上,开展了枣农复合系统管理技术、模式和效益研究,同时研究了临泽小枣冻害成因与防御对策。 研究得出,临泽小枣在6、7月份中午光合下调明显,但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变化不大,没有光抑制现象;8月份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光能利用率提高。临泽小枣安全越冬的临界气温为-20℃,2天日平均气温低于此温度即可遭受冻害,但≤1天不产生冻害;可忍受的极端最低气温为-27℃。临泽小枣需水量为497mm,枣树/春小麦间作为648mm,枣树/紫花苜蓿间作为980mm。临泽小枣灌溉应保证4个关键水,即6月上旬花前期、7月上旬果实膨大期、8月上旬白熟期和越冬期。枣树的胁地规律是,胁北轻胁南重,胁东轻胁西重;与树高相当的水平范围内农作物产量有所下降,东面影响范围小于树高,西面影响范围大于树高。 枣农复合系统效益显著高于作物单作,边缘绿洲和内部绿洲单方水产值分别提高了32%和29%以上。将荒漠植物集聚分布适应严酷环境的特征和植物种间正相互作用关系应用于作物栽培,总结出了棉花集群高产栽培技术和玉米与伴生植物间混作丰产栽培技术,通过改进枣树栽培管理和采取作物高产栽培技术,使原来枣树/制种玉米和枣树/棉花复合系统水效益进一步提高了22%。 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临泽小枣栽培管理,为红枣产业可持续发展和枣农复合经营提供理论指导,也为同类地区发展枣树栽培和枣农复合种植提供决策依据。 在临泽小枣冻害防御方面,应建立区域枣树生产管理预报预警系统;在枣产业发展方面,应进一步推广村旁、路旁、渠旁、宅旁等四旁种植,引导农民整体提高枣农复合种植管理技术;高效的枣农复合模式发展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订单农业。
中文关键词临泽小枣 ; 生物学特性 ; 枣农复合系统 ; 枣树栽培 ; 高效利用
成果类型应用技术
语种中文
国家中国
中图法分类号S665.1
URL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363842
来源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资源类型成果
条目标识符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2563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苏培玺,王开新,常学向,等. 临泽小枣生物学特性与枣农复合系统水分高效利用研究[Z]. 应用技术,2009.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推荐该条目
保存到收藏夹
导出为Endnote文件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苏培玺]的文章
[王开新]的文章
[常学向]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苏培玺]的文章
[王开新]的文章
[常学向]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苏培玺]的文章
[王开新]的文章
[常学向]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