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3S”技术在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监测中应用 | |
周方孝; 房静; 张贵; 梁宝成; 张雁冰; 刘振才 | |
完成单位 | 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 |
登记(发布)日期 | 2006 |
中文摘要 | 《“3S”技术在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监测中应用》是一个自选课题,由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与通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作,组成课题组,课题从2003年3月开始研究至2006年9月结束。 该课题由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负责提出课题设计、建立数据库、录入信息等;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帮助建立GIS在鼠疫监测中应用技术;与北京合众思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建立GIS-GPS应用平台;北京师范大学帮助建立黄鼠密度的前瞻性预测数学模型;通榆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提供试点现场应用工作。 本课题主要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在一起的“3S”多媒体一体化技术,将这一世界尖端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监测工作中,使这一高新技术在鼠疫监测工作中发挥它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作用。通过“3S”技术与鼠疫专业有机结合,建立二次开发的专业处理平台,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用建立的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预测预报数学模型,进行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疫情和鼠情的前瞻性预测,并利用数据库及适时数据提供的信息,指导鼠疫监测及防治工作。经试点现场实际应用,收到较好效果,达到了课题研究的预期目的。 主要研究成果: 1、建立了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吉林省基础图层集数据库; 2、建立了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吉林省鼠疫地区区划数据库; 3、建立了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吉林省鼠疫历史疫点、鼠疫监测点等数据图层集; 4、建立了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疫情及鼠情前瞻性预测预报模型; 5、建立了鼠疫监测GIS-GPS二次开发的专业处理平台; 6、在刊物上发表有关学术论文15篇,待发表的学术论文3篇。 课题研究工作之前,我们查阅了大量中外文献,掌握国内外研究动态,“3S”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国外已将GPS应用于军事指挥调度、定位与导航;GIS应用于疾病的病因研究、流行病学研究、疫源地本底调查、疾病监测及社会医学研究。国内尚未有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国内医学领域开始把“3S”技术应用到各自专业的实际工作中,在地方病工作中应用主要见于血吸虫病方面。在鼠疫工作中的应用未见报道。 该课题是“3S”技术首次在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监测工作中的开创性应用。课题研究技术关键是把地理信息系统与鼠疫专业等有关学科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新技术对鼠疫监测信息进行处理,与传统方法相比,方便、简捷、快速、准确,是过去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可视开发界面管理系统,基本可以达到不同要求的图表和图像显示,为“3S”技术与鼠疫监测工作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 课题组成员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具备鼠疫、地方病、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人才;课题所用历史资料和数据信息完整,所用仪器设备先进,属国内领先水平。课题的技术要求很复杂,难度程度大,涉及的学科多,同行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设计合理,目的明确,实验方法可靠,建立的一整套可视开发界面计算机管理系统,经达乌尔黄鼠疫源地试点现场应用,收到较好效果,达到了研究的预期目的。此研究成果填补了该项研究在我省鼠疫监测工作上的一个空白,在全国鼠疫工作中属领先水平,对鼠疫监测、防治等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利用潜能,可在国内其他各类鼠疫疫源地内推广应用。 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努力方向: 本课题二次开发计算机可视界面管理系统,有待于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完善。 我们与北京合众思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的GIS应用软件仅限于黄鼠鼠疫疫源地吉林省部分和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青藏铁路沿线,因此推广应用时应进一步扩展GIS应用软件。扩展该软件一是需要一定经费支持,另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则是需要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卫生部协助解决各鼠疫疫源省(区)或监测省(区)1/5万或1/10万电子地形图(国家测绘局有全国电子版1∶5万地形图);在此基础上,完成GIS、GPS与《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实现GIS的网络化管理。 本课题建立的鼠疫监测GIS-GPS二次开发平台,把GIS-GPS应用在鼠疫监测工作中是国内首创,在鼠疫监测工作中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自回归模型建立的黄鼠密度前瞻性预测数学模型,对黄鼠疫源地及长爪沙鼠疫源地鼠疫监测和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该项研究成果已在吉林省鼠疫监测工作中和青藏铁路沿线鼠疫监测工作中应用;目前已与新疆签订合作协议,拟于2008年在准噶尔荒漠大沙鼠疫源地调查中应用;该技术已纳入到《全国鼠疫防治“十一五”规划》中,拟于2010年在全国推广应用。 我国19个鼠疫疫源省(区)可借鉴该研究成果开展辖区内的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全国鼠疫自然疫源地现状研究,全面、客观、准确了解各类鼠疫疫源地现状与历史奠定基础,为调整我国鼠疫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
中文关键词 | 鼠疫 ; 监测 ; 达乌尔黄鼠 |
成果类型 | 应用技术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R516.8 |
URL | 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302647 |
资源类型 | 成果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2133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周方孝,房静,张贵,等. “3S”技术在达乌尔黄鼠疫源地鼠疫监测中应用[Z]. 应用技术,2006.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方孝]的文章 |
[房静]的文章 |
[张贵]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方孝]的文章 |
[房静]的文章 |
[张贵]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周方孝]的文章 |
[房静]的文章 |
[张贵]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