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双峰驼解剖组织学研究 | |
王建林; 陈秋生; 赵望泓; 俞诗源; 李海燕; 刘仪; 杜晓华 | |
完成单位 | 兰州大学 |
登记(发布)日期 | 2006 |
中文摘要 | 该课题以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特有的双峰驼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解剖学、组织学等方法探讨双峰驼适应恶劣的荒漠、半荒漠生活环境的形态学特点。双峰驼大脑半球沟回方式特别,颞叶发达和嗅球极其发达,小脑于大脑的相对体积较小。双峰驼肺泡毛细血管的来源丰富,可由胸膜下或小叶间隔毛细血管延续而来,也可由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发出的毛细血管支形成。双峰驼肺间质微血管丰富,与肺脏微血管之间存在有广泛的、不同水平上的吻合。双峰驼的胃分为3个室,第1室、第2室构成前胃,第3室类似于牛羊的皱胃。双峰驼的眼动脉供应来源于眼外动脉、筛外动脉、颧动脉、上颌结节动脉、眼异网和硬膜外前异网。双峰驼各脏器组织的含水量随季节变化,一般夏季高于冬季。驼肾近曲小管的刷状缘高而密集,远曲小管和远直小管游离面微绒毛短而稀少,胞质线粒体排列密集,质膜内褶更为发达。集合小管上皮包括多量的亮细胞和少量的暗细胞两种类型。表明双峰驼具有很强的重吸收能力,与其节水耐干渴特性相适应。双峰驼卵巢表面被覆单层立方至单层扁平的生殖上皮,无排卵窝,体积大小和发育阶段不同的次级卵泡与三级卵泡闭锁时,所发生的形态变化不一致,可出现实心和囊状两种闭锁卵泡等等。 |
中文关键词 | 双峰驼 ; 解剖学 ; 组织学 |
成果类型 | 基础理论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Q954.5 |
URL | 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246942 |
来源机构 | 兰州大学 |
资源类型 | 成果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1996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王建林,陈秋生,赵望泓,等. 双峰驼解剖组织学研究[Z]. 基础理论,2006.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建林]的文章 |
[陈秋生]的文章 |
[赵望泓]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建林]的文章 |
[陈秋生]的文章 |
[赵望泓]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王建林]的文章 |
[陈秋生]的文章 |
[赵望泓]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