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荒漠化过程中人为与自然因素作用强度的景观生态学研究 | |
慈龙骏; 王葆芳; 王君厚; 王国柱 | |
完成单位 |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登记(发布)日期 | 2003 |
中文摘要 | 荒漠化是世界范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在荒漠化研究过程中,其成灾因子的量化对于科学认识荒漠化过程中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作用强度,以及人类据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项目以鄂尔多斯高原伊金霍洛旗为对象,采用1984、1991 和1998 年的1:10 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建国以来的气象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在景观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对其土地沙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因素的作用强度、景观格局动态与其空间分异、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对荒漠化土地恢复能力、绿洲荒漠地区的土壤结皮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的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53.8%,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为10%,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23.4%;而景观格局的区域差异分析表明,在景观亚区尺度上,毛乌素沙地亚区一方面对该旗景观格局起控制作用,另一方面该亚区所经受的人类活动强度也最大,而乌审凹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最小,人类活动强度最弱;而从景观格局动态来看,从1984~1991~1998 三个典型年度来看,其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在增加,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强度在加大,景观的异质性程度在下降。 |
中文关键词 | 荒漠化 ; 形成因素 ; 景观格局 ; 定量分析 |
成果类型 | 应用技术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中图法分类号 | X171 |
URL | http://dbpub.cnki.net/grid2008/dbpub/detail.aspx?dbcode=SNAD&dbname=SNAD&filename=SNAD000001324303 |
资源类型 | 成果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1740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慈龙骏,王葆芳,王君厚,等. 荒漠化过程中人为与自然因素作用强度的景观生态学研究[Z]. 应用技术,2003.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慈龙骏]的文章 |
[王葆芳]的文章 |
[王君厚]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慈龙骏]的文章 |
[王葆芳]的文章 |
[王君厚]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慈龙骏]的文章 |
[王葆芳]的文章 |
[王君厚]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