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nowledge Resource Center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rid Area
提高荒漠化草原可食牧草产量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 | |
彭文栋 | |
完成单位 | 盐池县农牧科学研究所 |
登记(发布)日期 | 2013 |
中文摘要 | 1、课题来源与背景: 本课题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11ZYN051)。项目由宁夏盐池县科学技术局农牧科学研究所承担,合作单位盐池县草原工作站,课题合同任务书期限为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课题在宁夏科技厅的组织领导下,在盐池县科学技术局的统一协调下,采用课题主持人全面负责,盐池县草原工作站协作,经过2年紧张有序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全部计划任务目标。 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本课题针对宁夏盐池县荒漠化草原以黑沙蒿、赖草、猪毛蒿为优势种草场改良及补播机械关键技术问题,以恢复生态学和草场改良的“3R”理论为依托。以试验示范区为平台,以提高补播效果和补播后提高草场等级为主线。采用试验与示范相结合的原则。在不同类型改良试验区主重天然降水不同改良措施下土壤含水率的时空变化规律的掌握,采用分斗分层补播机适时进行播种,提高补播牧草的成活率,提高了改良草场生产力,为宁夏盐池草畜产业的发展和生态建设项目提供科技支撑。 (1)补播后2-3年使上述四类草场可食牧草产草量提高20%以上;盖度提高10%;植物多样性指数提高6%以上。 (2)双垄覆膜技术使重度退化草场补播补播时间提前到6月上旬;补播降水量由15mm降低10mm即可;成活率提高40%以上;8月上旬补播的禾本科牧草的越冬率提高20%。 (3)分斗分层天然草原补播机使种子用量降低15%;补播成活率提高15%,实现不同粒径播种深度不同,同时实现播种镇压一次性完成。 3、技术创造性与先进性: (1)采用农艺技术在补播地起垄覆膜提高所补播丛生禾本科牧草的成活率。起垄覆黑膜效果最显著,垄顶土壤含水率具有“削峰填谷”的缓冲作用;覆黑膜土壤水分含量比平种提高了21.5%;出苗高达96.2%;而且水分向1米以下补充量也是最大的。覆膜虽然增加了费用,但从总的效益分析,利润高于不覆膜。 (2)设计研制一款根据补播种子的粒径大小盛放在补播机的不同斗内,然后根把粒径大小调整播幅、播深、播量和镇压强度。与传统补播相对比一方面提高了出苗率,其次可以节约用种量。 (3)起垄覆膜补播多年生禾本科丛生牧草的试验研究。采用农艺技术首先把有限的天然降水集起来(起垄),其次采用覆膜保着有限的水资源(防地表蒸发)。然后再进行禾本科丛生型牧草补播,效果显著。 (4)在荒漠化草原在不同类型的草场补播新的牧草品种,首先通过试验研究了解常掌握了采取不同改良措施后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补播改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把不同改良措施的补播牧草成活率与翌年的越夏率(抗旱)结合起来形成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更加科学合理。 4、技术成熟程度与适用范围: 通过此项目试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来指导盐池三类草场的改良,使改良后草场三年后亩可食牧草产量提高30.6%以上,亩增效36.2元。盐池北部十分之一草原采用上述研究成果来改良草场,年新增产值1323.11万元。 5、应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在荒漠化草场补播改良成功与否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是土壤含水率高与低。不但要研究探讨本年度不同改良措施对土壤含水率时空分部及补播成活率,还需要连续性研究知晓对翌年的影响。 (2)在盐池同类荒漠化草原的补播方面中不但要搞清在什么季节播,更要搞清怎么播问题。要改变传统的混播视为混种补播的错误做法,造成种子方面的极大浪费,而是要根据种子的粒径大小进行分斗分层播种。 |
中文关键词 | 荒漠化草原 ; 可食牧草 ; 产量 |
语种 | 中文 |
国家 | 中国 |
来源机构 | 盐池县农牧科学研究所 |
资源类型 | 成果 |
条目标识符 | http://119.78.100.177/qdio/handle/2XILL650/241232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彭文栋. 提高荒漠化草原可食牧草产量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Z]. ,2013. |
条目包含的文件 | 条目无相关文件。 |
个性服务 |
推荐该条目 |
保存到收藏夹 |
导出为Endnote文件 |
谷歌学术 |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彭文栋]的文章 |
百度学术 |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彭文栋]的文章 |
必应学术 |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
[彭文栋]的文章 |
相关权益政策 |
暂无数据 |
收藏/分享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