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id
《地理学前沿与学科交叉讲座》课程顺利结课  科技资讯
时间:2022-05-27   来源:[中国] 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为促进地理学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资源环境学院和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支持下,杨晓燕教授、王鑫教授和张东菊教授面向全校本科生组织开设了一门全新的《地理学前沿与学科交叉讲座》课程。该课程邀请了来自国内外地理学领域的高水平学者为本科生授课,旨在让学生尽早与专业内顶尖学者接触交流,了解地理学最新进展和学科交叉前沿成果,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2022年度的授课专家阵容强大,讲授内容既有对地理学学科体系、发展趋势和时代变革的前沿思考,也有对环境考古、古环境DNA、古人类DNA、产业生态学、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冰川微生物、土地利用与覆被等前沿交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系统介绍。

 

第一讲,陈发虎院士介绍了地理科学的概念、发展历史以及最新调整的学科体系,并从地理科学的角度阐释了人类在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和工业革命以来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关键性社会变革发生的历史过程和机制。第二讲,刘刚教授阐述了产业生态学的主要概念和理论方法,并用全球水泥循环与碳排放等具体研究案例说明多学科交叉和系统性思维是产业生态学的主要学科特点。第三讲,侯居峙研究员从地质载体、研究方法、代用指标和研究案例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了生物标志化合物在青藏高原古气候环境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和应用前景。第四讲,王昱程博士介绍了新兴的古环境DNA研究方法、技术迭代历史和最新的应用成果。第五讲,刘勇勤教授全面介绍了青藏高原冰川微生物研究的方法、案例及其对生态环境与生命健康的重要意义。第六讲,杨晓燕教授从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和分子考古等不同研究方向介绍了环境考古在东亚地区古人类生计模式、农业起源与传播和青藏高原人类定居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七讲,付巧妹研究员介绍了古人类DNA分析在古老型人类和现代人的遗传交流、早期现代人群遗传史和东亚近万年现代人群遗传史等方面的取得的最新成果。第八讲,宋长青教授系统梳理了地理学科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范式转变,提出地理学在剧变的世界格局和新的时代需求下应该积极变革,以科学数据为基础不断地深入理解复杂的地理系统。第九讲,张镱锂研究员介绍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的概念和方法,并详细讲解了三北防护林防沙效果评估、青藏高原围栏放牧生态影响和珠峰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等研究案例。

 

本年度的《地理学前沿与学科交叉讲座》课程是首次开课。来自地理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生态学、农业与草业科学、大气科学、地质学、数学、计算机等多个学科的近100名本科生选修了这门课程,同时,每次在线课程还吸引了国内其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老师和学生,影响力显著。

 

虽受疫情影响,有八位老师被迫在线授课,但同学们课后提问交流的热情依然不减,多位同学走上讲台向授课老师线上提问交流。下一年度,任课老师会力争为这门讲座课程邀请到更多的顶尖学者,将本课程打造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精品讲座课程。

     原文来源:http://wel.lzu.edu.cn/info/1021/2533.htm#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